中央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将只增不减

06.11.2015  09:53

  本报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农业农村仍然将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方案》对整个农村改革提纲挈领地提出了5大方面内容:一是改革和完善农村的产权制度;二是创新农业的经营形式;三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四是进一步推进增强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五是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

  《方案》共提出26项重大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是其中重要一项。

  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如何更好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很大,实现了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覆盖。过去农村的事农民自己办,现在可以说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来越以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来作为主要的资金渠道。尽管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加大,现在财政形势跟前几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国家财政多么困难,今后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对“三农”的投入也不会减少。

  韩俊强调,在依靠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进行支持的同时,财政还要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在这方面的政策运作空间仍然很大。财政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建立担保体系,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有回报的、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现代农业的开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参与包括水利项目在内的一些有收益的建设项目等。

  据韩俊介绍,近两年来,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建设的势头较好。以今年1—3季度为例,虽然很多领域的投资表现较为疲软,但“三农”领域的投资增长达26%左右,尤其是对农村旅游方面的投资增长非常快。

  陈锡文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补贴制度改革,原则是将农产品价格和补贴分开。让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在农产品市价过低的情况下,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