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力促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落地生根”

01.08.2016  08:06

  盛夏时分,新一年的高校学生录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欣喜之余,不免为迈入高校就读带来的经济压力犯愁。 

  为了支持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中央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渐“落地生根”,为广大学子撑起了一片安心读书、自由成才的广阔天空。

   资助政策畅通求学路  

  “还没有入学,我就接到了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打来的电话,向我详细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国家、学校各项资助政策。”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2015级新生小伟回忆说。小伟的家在贵州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学校的一通电话让本来为学费担心的小伟一家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帮助像小伟一样考上大学却又面临学费难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国各地高校普遍设立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很多高校像东北大学一样,在录取名单确定后,通过收集到的家庭经济困难需求信息,对新生进行电话家访,介绍资助政策并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资助方案。

  在去年的东北大学新生报到日现场,小伟在学校设立的“绿色通道”,获得了学费缓缴和校园地助学贷款“一站式”服务,学费压力大大缓解。令他备感温馨的是,小伟还拿到了学校特别准备的爱心羽绒服、装满生活学习用品的爱心大礼包、爱心饭卡等资助物品,入学初期的生活困难也得到解决。

  对家庭困难学生来说,如果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珍惜读书机会,因为我6岁那年就明白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身型瘦弱的湖北姑娘黄程程说,自己母亲常年卧病在家,只有高中学历的父亲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由于贫寒家境,她还差点被迫辍学以供弟弟读书。

  虽然饱尝经济拮据之苦,但在黄程程眼中,读书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要成为 “对社会有用的人”。把钱学森视为榜样的她,没有选择金融学等 “赚钱”的专业,如愿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专业。

  入校以后,黄程程坚持刻苦学习不松懈,以平均92.10分年级第一的成绩,接连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瘦弱的湖北姑娘变得更加坚强自信,更加努力地利用大学资源开拓视野。去年7月,她在学校全额资助下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交流学习。对于黄程程来说,梦想已经起航。

   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  

  2007年是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为切实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务院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覆盖我国本专科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对完善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及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至此,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覆盖本专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过程中,政策内容历经多次改革,不断调整完善。

  具体来说,在本专科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将只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才能申请的国家奖学金改为所有学生都可申请,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在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将普通奖学金改为国家助学金,并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方面,由校园地办理贷款的单一模式改为校园地办理和生源地办理双重模式,逐步形成以生源地为主的格局,并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度延长还款年限,适度延长借款学生偿还本金起始年限,加大对借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贴息力度,切实减轻借款学生的经济压力,等等。

  历经多次改革之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资助项目多。面向本专科生(含高职高专,下同)和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和赴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项目;面向研究生,设立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项目。

  二是覆盖范围广。入学前的新生、入学后的在校生、毕业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全国各地、各级、各类高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相应资助。

  三是投入力度大。“十二五”期间,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投入逐年递增,由2011年的51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48亿元,增幅为64.7%。其中,各级财政是资金投入的主体,占全部资金投入的50%左右,由2011年的25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1亿元,增幅为66.4%。

   中央财政挑大梁  

  中央财政在我国财政资助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教科文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资金投入,一直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格局。在各级财政投入中,中央财政始终是主体。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保持稳定增长,由2011年的1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68亿元,占各级财政对高校学生资助投入的60%左右。2016年,中央财政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提高到近300亿元。

  在资金分配上,中央财政坚持“算好账”“布好局”,不搞“一刀切”。考虑到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央财政在规划布局中,将高校学生资助投入资金和资助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倾斜。例如,近年来,在分担地方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上,西部地区的80%、中部地区的60%由中央财政分担。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总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8%和22%,均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落实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资金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国家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政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