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集中报道湖北省节水工作

01.08.2014  17:05

(厅宣传中心)6月份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到湖北采访节水工作情况后,目前已陆续刊发新闻,对我省开展节水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进行了报道,并被60余家网络媒体转载。(具体报道附后)

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湖北湖南丰水之地崇尚节水》,新华社播发通讯《丰水省份为啥还要节水?——来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调查》,光明日报刊发《丰水城市的节水经——湘鄂两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经济日报刊发《丰水缺水都要节水》综述,科技日报刊发《丰水地区话节水——2014节水中国行见闻》。我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总体思路、安排部署和工作进展,试点地区的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效益,均在在上述中央媒体的报道中得到很好表现。

今年6月10日至11日,水利部宣传中心副主任周文凤率中央媒体新闻采访团到我省采访。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仲凯在汉接待了采访团一行,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正鉴陪同采访。中央媒体采访团深入武汉市的百步亭社区和武汉节水科技馆、荆门市的金龙泉啤酒厂区和彭墩村,通过座谈、参观等形式,重点采访我省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丰水之地 崇尚节水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06/26/node_868.htm

 

湖北湖南
丰水之地 崇尚节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26日 第 04 版)
潘旭涛 杜子健

在湖北武汉的百步亭花园社区,一位家住顶楼的老人,每月的水费不到10元。抄表员以为老人偷水,就去老人家里一查究竟。这一查,居然查出了一个武汉市“节水示范家庭”。原来,老人将楼顶排水管引入废铁桶、废浴缸里,自建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一年下来节水近200吨。 

近日,笔者跟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来到了湖北、湖南两省。“两湖”可谓是丰水之地,走访中却发现,对水“吝惜”的不仅是个人,当地政府和企业也是如此。丰水之地如此节水,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 

要治污 必节水 

湖北节水是为了减排、减污。”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正鉴一语道出丰水地区的节水动力。水利工作者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公式:通常来说,使用1立方米水产生0.7立方米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1立方米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因此,节水的更大意义在于减少污染。 

对这个公式进行逆向推导,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湖北荆门市得出了“要治污、必节水”的结论。荆门主要的排污通道是横穿城区的竹皮河,竹皮河环境压力很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荆门除了限制高污染企业外,也对高耗水企业说不。近几年,荆门共拒绝不节水项目30多个,相当于拒绝十多亿元的投资,节约下来的水资源不少于5000万立方米。 

荆门的做法在统计数字上得到了回应:至2012年底,荆门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574立方米下降到199立方米,降幅达65.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441立方米下降到143立方米,降幅达67.6%。 

考政绩 水指标

为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开始动用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让水指标成为考核要点之一。今年年初,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水资源考核工作全面启动。而早在3年前,湖南省就率先开始了水资源考核,成为州市政府节水的重要动力。 

在第一年的水资源考核中,长沙市用水量最低。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李增加介绍,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长沙为全市5000余家非居民用水户核定用水计划指标,实行按年度考核。 

用水大户开始想方设法节水,湖南农业大学就是一例。该校引进的水电远程节能监控平台,能实时检测管网漏水及各个水龙头的用水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向两名水管员发送短信。通过该系统,该校用水量从2009年的514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300万吨。 

做企业 负责任

武汉是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2000年至2013年,武汉城市人口增长35%,经济总量增长6.7倍,用水总量反而减少了约2.5%。2000年以前,企业节水主要靠政府规章、制度的推动;2000年以后,节水成为了企业的共识。笔者了解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企业逐渐认识到,节水带来的负责任企业的形象,能大大提升品牌美誉度。 

武汉市第一耗水大户——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0年间工业产值实现了超1000亿元的目标,而通过节水改造,用水总量由5亿多立方米下降到7000万立方米左右,下降幅度近90%,生产每吨钢铁的用水量由过去的近30立方米下降到3.88立方米,远远优于国家标准,第一耗水大户变身成为第一节水大户。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看重“节水型企业”这一头衔,有企业老总直言不讳:“几十万元的奖励,对我们企业来说并不重要,我们看重的是这块‘牌子’。”老总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节水方面获得的荣誉,最终会变成经济效益。 

 

新华社:丰水省份为啥还要节水?
——来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调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4/c_1111296469.htm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侯雪静、于文静)丰水省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质性缺水问题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记者日前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湖北、湖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调研了解到,当地发挥丰水地区节水潜力,探索节水经验。节水在减少污染、促进经济转型、治理城市“内涝”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节水即是减污

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以南,人均水资源量约2500立方米,“两湖”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水资源污染,清洁水源不足等水质性缺水是丰水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污染容易,治理难。解决水质性缺水的关键是节水,节水是最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手段。 

据通用算法,使用1立方米水将产生0.7立方米的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一吨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 

节约胜于治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北、湖南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以武汉为例,2000年至2013年,万元GDP用水量由309立方米下降到4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61立方米下降到51立方米。 

这背后是政府运用价格杠杆,严格监管的结果。企业超计划用水将按2至5倍缴纳水费,且推高排污成本,偷排污水将被罚款高达百万元,在多重压力下,节水成为企业最经济的选择。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节水意味着企业的生命。荆门市金龙泉啤酒厂通过技术、管理“两手抓”,将节水指标细化到每道工序、每个人,实现生产每吨啤酒耗水2.99吨,远低于3.8吨的行业标准。 

节水促经济转型

我国农业用水占比约为65%,是节水的主战场。在湖北省钟祥市石碑镇彭墩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节水灌溉系统遍布田间地头。 

  “以前大水漫灌,一次灌满十天不管,浪费水还产量低。现在用滴灌,每天四次定量精准灌溉,产量和效益上去了,还节约了大量的水。”彭墩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说。 

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改变了农民家庭式经营的生产关系,从分散式种植向集中种植转变,实现了节水增效。 

彭墩村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统一经营模式,通过不断优化用水结构,由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蔬菜、果树、种子培育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转变,1000亩土地实现年产绿色蔬菜2000万斤,利润1000万元。 

这只是湖北省荆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之一。现在当地依托优质水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用20%的土地解决了80%的农民就业问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节水为“抓手”的转型升级在工业企业也全面展开。在政府主导下,一方面推动企业加大节水的硬件投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上的“用水红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长沙规定,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超过21立方米的企业不予落地;武汉出台政策鼓励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低耗水型企业发展。 

节水从点滴做起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长沙市户表改造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群介绍,当前有20%的水量浪费在“最后一公里”,城市管网渗漏影响水量、水质和水压,不及时排查还将造成地面塌陷。 

为向“最后一公里渗漏”宣战,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开始累计投资808.98万元建设给水管网监管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水表实时监控,单查堵管网漏点一项4年来节水985.6万吨。 

要技术节水,更要意识节水。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民陈元炎,自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养近千盆花,一年节水近200吨,被评为武汉市“节水示范家庭”。 

为推广陈元炎的节水妙招,武汉市水务局资金扶持建设家庭雨水收集装置,带动300余户家庭,年节约用水约1.5万立方米。 

节水意识在百步亭社区已经融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铺设管网收集雨水作为小区绿化和景观用水,每年节水6万立方米,降低了物业运行成本。 

在丰水地区抓节水,关键在树立节水意识,贯彻到生活点滴。”武汉市节水办主任叶辉说。 

当前各地多种手段开展节水宣传,“全国节水教育基地”--武汉节水科技馆,通过虚拟技术、人机互动等方式普及节水常识,将节水意识“从娃娃抓起”。 

 

光明日报:丰水城市的节水经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7/28/nw.D110000gmrb_20140728_2-05.htm

丰水城市的节水经 

——湘鄂两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05 版) 

本报记者 李慧

水利部日前组织专家组对上海金山区、吉林延吉、浙江舟山等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终期验收。而此前,在水资源丰富的湖南、湖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也进行了很多先期探索。  

丰水地区为何要节水?在节水型社会的探索中,这些地区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让节水成为一种文化,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丰水城市,为何要节水?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口,年均过境水量约7000亿立方米,年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城市四分之一的面积是水,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这样的一个丰水城市,为何要节水?很多人对此很不解,甚至有人认为,“长江水从这流过,不用也会白白流走。” 

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他没有算清一笔账,”湖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形象地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使用1立方米水会产生0.7立方米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1立方米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  

作为丰水地区,我们的用水并不存在供需矛盾,因此我们的节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科学合理用水,通过节水减排实施对水资源的保护。”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正鉴指出。  

然而,确立这样的理念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武钢十年间的变化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由于临江湖之便,几十年来,守着长江边的武钢从没为水发过愁。过去,武钢也是武汉一个耗水大户。武钢焦化公司等企业冷却水一直是直排式,一度还取地下水补水,这对地域生态极为不利。2003年12月,焦化公司“直流供水改循环供水工程”动工,改造后冷却水循环使用,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十年间,武钢用水总量从每年的5亿立方米下降到7000万立方米,从第一耗水大户变为第一节水大户。 

刚开始,很多企业节水是一种被迫行为,作为城市节水管理部门推动这项工作确实很难。”武汉市节水办主任叶辉指出,过去他们到企业要苦口婆心地告诉企业为何要节水,现在到企业很少谈这种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企业已经意识到,在发展中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环境账,节水减排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节水,还需硬约束 

长沙‘因水而兴’,但这几年枯水季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比原来突出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强化节水意识。”长沙市水务局总工程师王力新说。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湖南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498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64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从2005年的70%上升到2013年的95%。 

这背后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制度约束的结果。 

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为我国用水设定了“天花板”:明确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这项制度确立后,通过行政考核、市场引导等具体手段,“逆向倒逼”各地各行业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湖南充分应用法律、行政、科技、市场等节水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水价机制。 

我们按不同类别用水,出台了水费征收及监管规章制度,实现了对取水单位实行计量收费和超量累计加价,对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王力新介绍说,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用水行为,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序实施。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节水管理仍处于分割状态,“多头管水”的局面依然存在。未来,只有继续深入逐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实现水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供水、排水、治污“三位一体化”,才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严防“最后一公里渗漏”  

盛夏时节,走进武汉百步亭小区盘景园,六七百盆盆景为参观者撑起一片片绿荫。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盆盆景茂密的枝叶下方,都摆放着一个废旧油桶。  

这样下雨时就可以把水收集起来,浇花就不成问题了。”今年60岁的百步亭小区居民李元炎说。靠着这样“向天借水”的办法,李元炎在自家楼顶养了近千盆花,自建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一年节水近200吨。 

在李元炎的带动下,百步亭社区百余户居民陆续参与到家庭雨水利用中来,年节水约15000立方米,形成全民参与的节水氛围。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要从点滴做起。”长沙市户表改造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群介绍,当前有20%的水量浪费在“最后一公里”,城市管网渗漏影响水量、水质和水压,不及时排查还将造成地面塌陷。  

为向“最后一公里渗漏”宣战,湖南农业大学4年来累计投资八百多万元建设给水管网监管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水表实时监控,单查堵管网漏点一项就节水985.6万吨。  

喜爱水才能珍惜水,关心水才能保护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说,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人们节水意识相对淡薄。只有建立节水全社会参与体系,才能转变观念,让“丰水”不再是“节水”的障碍,让节水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经济日报:丰水缺水 都要节水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4-06/30/node_7.htm

2014年6月30日 六版 

本报记者 张 雪  

   

我们这里每年下这么多雨,还会缺水?有必要花大力气节水吗?”这是湖南省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在推动节水工作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疑问。丰水地区当真不缺水吗?以湖南长沙为例,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6亿立方米,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509立方米,低于2100立方米的全国人均水资源量。“长沙‘因水而兴’,但这几年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比原来突出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强化节水意识。”长沙市水务局总工程师王力新说。 

同样是丰水地区,湖南的问题在湖北同样存在。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某种程度上,丰水地区推动节水工作比缺水地区还难。“我们的水资源量没有想象的丰沛,还需要面对水生态问题的压力。从这两个角度讲,都需要抓好节水工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情况下,使用1立方米水产生0.7立方米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1立方米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要转变思路,节水即减污。” 

放眼全国,无论是相对丰水的南方,还是相对缺水的北方,都面临着新老“水问题”。老问题,如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新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一方面,是新老“水问题”交织待解,另一方面,我国正加快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期待。这都要求我们转变治水思路,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发展。 

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为我国用水设定了“天花板”:明确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国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这项制度确立后,通过实施行政考核、市场引导等具体手段,“逆向倒逼”各地各行业主动调整发展方式。 

探索和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啤酒行业是公认的高耗水行业。“水源的品质决定着啤酒的品质,保护水资源关系企业的长久发展。”湖北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时红告诉记者,为了护水节水,全厂上下先后进行了2次蒸汽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等9项以节水节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通过调整技术和管理手段,现在我们生产每吨啤酒耗水2.99吨。” 

农业历来是用水大户,有限的水资源正迫使农业加快转型的脚步。“有了这本用水需求手册,农户能种什么、种多少,一目了然!”湖北省荆门市东桥镇党委副书记张琳娜手里拿着《东桥镇2014年用水需求册》告诉记者。此前,荆门市遭遇了4年连旱,逼出了节水农业。“以种要水、按需配水的思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转变观念,有多少水、办多少事。”荆门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德学说,“以水定种,加快向节水农业转型,这将让农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充分,农业抵御干旱风险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科技日报: 丰水地 区话节水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丰水地区话节水   

——2014节水中国行见闻  

2014年06月21日 三版 

本报记者 王 怡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到湖北、湖南两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采访调研,两省位于长江中游,水资源相对较丰富,通过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探索出一条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循环用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多措并举的成功之路,为在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湖北省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节水的关键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荆门,从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民到啤酒生产企业的厂长,一问到“水多为何还要如此节水?”,每每听到的回答都是“人人都有很强的节水意识。” 

坐落于荆门市的湖北金龙泉啤酒厂经理吴时红告诉记者,啤酒行业作为高耗水行业,“带头节水,降低吨酒用水量”一直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啤酒行业百升啤酒平均水耗是500—600升,今年金龙泉计划实现完成290升的水耗目标。为此全厂上下先后进行了糖化工段蒸汽二次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中水再利用等9项以节水节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其中在节水方面投入达2300余万元。不仅如此,操作工人在日常节水排查中自主创新,改造机器设备,缩短不必要的冲洗时间,一年就节水3000吨。 

在被问到,花如此多精力、财力在节水上,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吴时红道出了他的心里话:“水资源的品质对啤酒产业影响很大,金龙泉的啤酒就是取自优质的漳河水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之本,每年节约用水量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提高节水意识,才能让消费者关注到水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了品牌价值。” 

节水意识推动了丰水地区的节水实践。不仅在工业领域,今年2月16日,湖北省水利厅会同省环保厅、农业厅组织开展了“每亩地少用一方水、少撒一两药、少施一斤化肥”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三少”活动,把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节水意识也体现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 

2013年,湖北省总用水量在291.84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按可比价计算为82.8)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13.75%,节约出来的水资源,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节省了企业污水治理的费用。在丰水地区节水,就是要靠经济杠杆、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来推动。 

同样是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武汉是出了名的“火炉”,当记者步入武汉百步亭世博园小区时,却感受到了绿植和景观水设施带来的丝丝凉爽。小区不足百步便有一景,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水系叠层错落,芦苇环绕小区湖岸两边。这里的水景观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将组团的生态景观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水生动植物生态链”和水处理系统。 

武汉市节水办主任叶辉告诉记者,城市节水的关键就是细化到用水单元。据百步亭社区委员会主任张继涛介绍,百步亭世博园项目中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利用管网收集小区的雨水作为回用水源,储存在公共绿地内的雨水收集池和水景水体内,经过过滤、尘沙等处理后进行绿化、道路浇洒、水景补水和场地冲洗,并将雨水收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相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为人工湿地补水,人工湿地为雨水净化提供帮助。在采用现有的雨水利用技术后,处理每吨雨水的成本大约为0.3元左右,大大低于城市供水。 

科技同样成为湖南省节水的有力帮手。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长沙市,记者在廖家湾社区看到,其推行的户表改造解决了小区管网跑冒滴漏的问题,不但减少了居民分摊公共水费的负担,而且年节约水量可达2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其首次采用智能水表计量,立管全部改造出户并且安装了智能无线远传抄表系统,该系统具有对管网产销差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对用户家里的长流水(未关阀门)、管网漏水进行报警提示。 

意识决定节水、科技助力节水,让我们看到了丰水地区节水工作的成效。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最好的办法。湖北和湖南两省一方面节约“”水,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形成“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管理机制”不让每一滴水被浪费,用实际行动保护生命之源。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