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碗里的外国粮为啥越来越多?
夏粮收获正在抓紧开展,目前全国麦收进度已过七成,丰收有望。然而,据记者从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获得的最新数据,2014年前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括几大主粮在内的谷物净进口666万吨,同比增长86%。有关专家表示,随着2011年大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我国粮棉油糖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而从今年前4月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看,2014年这一态势将会继续强化,直接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去年12月,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随后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确保粮食安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激增的粮食进口量正在考验“中国人的饭碗”。
数据显示,农产品进口额2013年时虽然增速较前两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近6%的增长速度,根据净进口量和单产水平测算,2013年我国粮棉油糖四大产品净进口量相当于8亿多亩耕地播种面积的产出量,比2000年增加5倍。
而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长期逆差状态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却一直在WTO农业谈判上试图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度。
2013年底巴厘岛早期收获协议的达成,使WTO多哈发展议程再度成为一大热点,各方就如何推进谈判提出了各种意见。记者从最近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举行的研讨会上获悉,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新兴经济体贡献论”,要求中国等发展中新兴国家在谈判中做出更多贡献,以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提高进口配额。
据了解,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3%,每三年翻一番,进口额增量1070亿美元,占全球进口增量12%,中国新增进口市场近一半被少部分发达国家占有,其中近四分之一为美国占有。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不仅承诺取消各种形式的出口补贴,而且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尽管中国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65%。而目前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最高关税水平甚至能达到1000%以上。
有关数据显示,由于全球市场供应充足,主要出口国生产成本低,国际棉花、食糖、大米等农产品在2013年与国内同类产品存在较大价差,加上我国关税水平低,这些农产品到岸税后价格也大幅低于国内价格,就算是配额外的关税进口税后价格也低于国内价格。
中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收益仍然很低,中国农产品内外价差不断扩大,相当部分的进口是受到内外价差的驱动,由于缺乏关税保护,造成边进口边积压,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了显著打压,对国内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就业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以食糖为例,全国食糖的库存将近1000万吨,去年进口了450万吨,由于大量进口,广西食糖价格从以前的7000元/吨,降到目前不足5000元/吨。糖价下跌的最终结果就是压低甘蔗价格,广西甘蔗收购价不得不由原来每吨500元下调到475元,再下调到440元。按现有甘蔗产量匡算,广西蔗农年净收入损失40亿元。
籼米进口方面,由于进口量保持较高水平,低价的进口大米使得市场收购不畅,托市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间接导致“谷贱伤农”。在低价进口大米的冲击下,去年以来大米加工行业陷入“僵局”,湖南、江西等地的米厂开工率低,稻谷加工结余量越来越大。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忠认为,“以我为主,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粮食新安全观,是合适我国既有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发达国家人口总量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却拥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优势,理应在关税政策、环境保护、技术输入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支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只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经济参考报,记者 林远 白田田,实习生 魏小川)
中国在全世界“抢粮”?
《谁能养活中国》一书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近日重提“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回应称,201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抢粮”论是警示
李昌平(河北大学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没有问题,水稻一季亩产1000多斤,按每人每年需求700斤粮食计算,养活十几亿中国人,一年有5亿亩土地就足够,18亿亩耕地足够中国人生活得很好。
中国粮食年年增产,进口量也逐年增长,这是一对矛盾。这就有一个问题:到底是真增产还是假增产?
如果是假增产,那也不是因为生产力不够,而是制度性出错。土地大面积流转,一些企业拿到土地却不搞农业。土地大量流转到有钱人手上,一定养不活中国人。
中国农业必须以富裕小农为主,怎样把小农变成有组织的现代小农,是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消灭小农。可循环的、有机的农耕方式可以促进粮食均衡增长,如果学习西方国家搞大农业,我们会很惨。
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国际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粮食也很有限。不要简单认为布朗在胡说八道,他的意见也是一种警示。我们粮食的生产能力很强,但代价也很高——用9%的土地生产了世界20%的粮食,使用了全世界35%的化肥,这会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
中国在养活世界
王小语(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
布朗炒作中国的耕地不足和粮食需求,是想人为造成供需紧张,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令中国高价埋单,稀释改革开放成果,同时帮助国际财团谋利。
我们的土地功能面积充沛,并非如布朗所讲耕地紧张。国土面积60%以上都是沙漠的以色列,不也用5%的农业人口、不足40%的土地养活自己,还把水果和花卉出口到欧盟吗?
中国不差粮,粮食产量已经十连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的饭碗要装自己的粮食,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分析近十年来大豆、铁矿石、原油等商品的流向,我们会发现布朗说反了。不是世界在养活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和坐拥巨大市场的中国在养活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不是中国“抢粮”,而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是资本侧重导致商品价格变化。
中国的进口粮中大豆比重最大,这种过分对外依存的现状必须扭转。全球大豆消费量是2.694亿吨,中国消费了7557万吨,但中国人口只占全球的18%,对比中国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中国的大豆进口存在2000多万吨的“过剩”。
粮食自给率跌破官方安全线
计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博士)
截至2012年底,中国耕地保有量为20.27亿亩;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6.02亿吨,超越了历史上公认的“两丰一歉”周期。从这一点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乐观。
问题不在于我国耕地能否养活十几亿人口,而是在现有粮食政策体系下,中央政府几乎是承担粮食安全风险的唯一责任主体,而农民生产者、市民消费者和地方政府几乎不承担责任,因此新一轮“粮改”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分散和化解中央政府的粮食安全风险。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进口持续攀升。目前粮食自给率已跌破官方确定的95%安全线,有研究表明已低于88%。中央农村政策有关负责人说,进口农业产品折抵耕地已接近6亿亩,是18亿亩“红线”的1/3。若此说成立,则中国农业进口约占国内消费量的1/4。从这一点来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大挑战。
国际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在于中国多买了多少,而在于美元过量增发导致过剩流动性不断强化,直接冲击粮食期货市场的投机性金融资本。粮食的“金融化”,才是导致世界范围粮食危机的主要因素。
政府定价行不通
马文峰(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
一两千万吨粮食,6000万吨大豆,还有其他薯类,每年我们进口1亿多吨,而全世界的粮食产量不到30亿吨,贸易量才3亿多吨。这难免会让有些人“恐慌”。但事实上,西方国家是得了便宜卖乖。
中国大量进口美、澳、加和欧洲等地的粮食,为他们带来收益,还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大量进口粮食的真相是,中国的粮食价格是非市场化的,国内高,国际低,国外商品自然向国内流输。国内价格为什么高?说明政府定价、政府埋单是行不通的。
进口的粮食全都消费了吗?不是,我们存了玉米一亿吨,小麦四五千万吨,稻谷六七千万吨。哪国政府有那么多粮食?而且还有大量浪费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生产力。中国目前土地单产量同世界单产最高水平的差距有扩大趋势。2013年德法每公顷小麦产量超过7000公斤,中国是5000公斤;美国每公顷耕地大米产量近10500公斤,中国约6700公斤。
如果农业政策跟得上,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农业,让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养活全体中国人则完全没问题。(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