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息因应国际货币“宽松潮”

02.03.2015  12:34
   原标题:中国降息因应国际货币“宽松潮”(望海楼)

  继去年11月非对称降息后,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晚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次降息后,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此次降息是央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力举措。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成为中国经济由旧常态转向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从国内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动力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新的动力虽然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体量还比较小。旧增长点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点培育有一个过程,发力也不是平稳的,这将使经济增长出现一些波动,经济下行和通缩的压力始终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引领中国经济尽快进入增长稳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福利提高的新常态,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环境。央行降息就是主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息也是对全球性降息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必然反映。尽管美国停止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美元坚挺,美联储1月会议仍倾向于维持近零利率更长时间。就在全中国欢度春节之时,世界再现降息潮。2月23日,以色列央行时隔6个月后再度宣布降息;2月24日,土耳其央行宣布降息。统计显示,2015年年初至今,世界实行降息和宽松政策的央行已接近20家,包括埃及央行、印度央行、秘鲁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共4次降息)、土耳其央行(共2次降息)、巴西央行、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QE)、新加坡央行、俄罗斯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瑞典央行、以色列央行等。这股“宽松潮”已覆盖全球50%以上的人口。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如果继续维持较高的利率,将面临跨境资本流动和输入性通缩的冲击。近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率加快,与国际货币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但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效应下,近期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较大,这是经济走向新常态的必然阵痛。要有平常心看待中国经济速度出现的波动,中国经济“崩溃论”和“衰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绝非速度出了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对速度的过度依赖。当前中国的物价涨幅处于历史低位,为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此次降息是对流动性偏紧和融资成本高的矫正,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基调发生根本变化,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

  下一步,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