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谜语村”面临传承断裂
中新社宜昌10月21日电 题:“中国谜语村”面临传承断裂
中新社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
湖北宜都清江两岸,山峦青翠,江水碧透,薄雾缭绕,“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村就掩映在这山水中。
青林寺位于清江下游,因初建于盛唐、扩建于明朝中叶的青林古寺而得名。这里“人人会猜射,事事皆可谜”,令人称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谜语村”,青林寺谜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走进青林寺村,感受了“中国谜语村”魅力,也为其传承问题担忧。
“一个老儿八十八,天天起来地下爬;一个老儿九十九,天天起来喝冷酒;一个老儿背一背针,一路走一路哼;一个老儿背个坛儿,天晴下雨出来玩哈……”
53岁的丁开清坐在堂屋内,轻声为儿子哼唱谜歌。在青林寺村,谜语就是启蒙教育,透过谜语,孩子们开始认识世间万物。
丁开清是有名的“谜痴”,他穷尽20年青春在清江两岸寻访,搜集谜语,并出版了《青林寺谜语选》,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农民采录的村落谜语集,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一个村落的谜语集。正是这部谜语集,让青林寺被外界所关注。
“青林寺谜语包罗万象,只要是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的,都可以入谜。”丁开清告诉记者,青林寺自古以来谜语文化活跃,留下了大量灰谐、幽默、睿智的谜语,村民进屋猜谜,出屋也猜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对唱谜歌,无论男女老幼,猜谜、制谜成痴,谜语已经融进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中。
20世纪末,随着清江高坝洲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青林寺旧址淹没于清江之中。为了让这些谜语能够流传下来,丁开清和一批村民开始对青林寺谜语进行抢救性采录。从上世纪80年代迄今,丁开清搜集整理青林寺谜语9000多条,出版谜语集11部。在此后的10多年间,青林寺村民出版了20多部文化系列丛书。
然而,文化并不能仅靠书本来延续,纸上谜语的传承并不是谜语村“活态文化”的传承。
从去年开始,“谜语篓子”丁开清、李绪清等走进课堂,当上了老师,向当地孩子们传授谜语知识。但是,这样的“谜语老人”在青林寺已经为数不多了。
据村干部介绍,现存的重点传承人年事已高,随着他们老化、故去,青林寺谜语的口头传承开展日渐困难,民间谜语面临着传承力量的断裂。
谁会是青林寺下一个“谜语篓子”?丁开清陷入了沉思,猜谜无数的他唯独猜不中这道“谜”。(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