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个最新关键词 趋势好 定力强 潜力大

22.03.2016  10:23

  3月19日至2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京如期举行。作为两会后的首场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其不仅云集了海内外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更是人们寻觅各界对中国经济最新判断的独特窗口。从各国嘉宾的主题发言中记者发现,3个关键词最能诠释中国经济的新走向——“趋势好”“定力强”“潜力大”。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信息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力加速转换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全球精英对中国发展及对世界经济贡献的积极预期。

趋势好  世界“引擎”积聚新动能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天空中翱翔的巨型客机,那么转型阵痛就是一股股气流,它或许会让飞机颠簸,但却无法左右最终的航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时指出,过去五年是中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增速回落幅度明显收窄。其中,1-2月份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4%,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上单位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6.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深刻调整。但过去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8%,如果做一个对比,中国的减速比日本、韩国要更为缓和。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转型在过去5年已经启动,这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服务业比重、网络上商品和服务销售额、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标中均可以看出。

  “不能拿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率来和当前的经济增速作对比,而要将中国放在全球的经济环境中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说,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高。他表示,相信在各项改革的推进下,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将会比肩欧美等发达国家。

定力强  不给评级机构“拜码头” 

  转型难免有阵痛,改革还需定力强。针对不久前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日回应称,市场上并没有因为这一评级使得和中国主权债有关的指标发生变化,离岸人民币汇率还不跌反升。他表示,中国供给侧改革进程日益推进,市场的反应、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及下一步工作,都将说明我们的信心和实现信心的能力,中国也没有必要去给评级机构“拜码头”。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像穆迪那样思考。就在论坛召开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提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她表示,在对中国近期宣布的经济方案进行评估之后,IMF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数字可能会提高一点儿。“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增长。”拉加德说。

  同样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还有美国黑石集团CEO苏世民。他表示,中国经济是很复杂的,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制造业领域以及出口相关行业的表现则不太出色,综合这两方面的表现看,去年中国经济6.9%的增速按照国际标准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苏世民预计,未来5到1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中服务业比重将会显著增加,同时中国经济将更加倚重国内市场。

  不少与会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中短期限制因素,因此坚定信心、保持改革的定力显得尤其重要。他们预计,尽管阵痛会持续一段时间,转型之路也会不总是笔直和通畅的,但中国经济肯定有能力通过转型获得成功。

潜力大  一带一路”联结发展梦 

  那么,今年的与会者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自身潜力及其未来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呢?答案显然离不开“一带一路”。

  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乐明瀚认为,亚洲、非洲、中东等国家都渴望获得投资,需要动员大量的公共资金启动高速公路、机场、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举措受到欢迎。乐明瀚表示,自己相信中国能够调动足够的资源来践行承诺,并建议私营部门也应该密切参与其中,抢抓机遇。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奚国华透露,“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将高达6万亿美元,如果其中60%的投资用于高铁建设,将形成数十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据他介绍,高铁的市场空间相当巨大,如果建设3000公里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则需要投入6000亿元人民币,这不仅将带动GDP增长,而且还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

  “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工具,对于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指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开发是保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