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税眼”看湖北经济“气质”
“税眼”看湖北经济“气质”
2015年,湖北省国税收入量质兼取,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全年国税收入首破2000亿元大关,完成2066.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收200.7亿元,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继续领跑中部六省。
经济转型稳发力
2015年,湖北省传统优势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烟草、汽车、石油加工、电力和批发零售五大传统行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为经济税源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五大行业全年合计完成税收1276.2亿元,占国税收入总额的61.8%,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5%,增收151.3亿元,占湖北国税收入增量的75.4%。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力度加大,“两高”行业税收比重明显下降。
2015年,湖北省钢铁、化工、建材、矿石采选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税收占全部收入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占工业税收比重由2008年的11.2%下降到2015年的1.9%;以水泥和玻璃为主体的建材行业税收比重由2014年的3%下降至2.3%;采掘业税收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幅明显放缓。
在中央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励下,“双创”动力孕育兴起,湖北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趋势更加明晰。
2015年,湖北省第三产业完成固定投资同比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增幅快于工业2.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5%;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15.2%,比税收平均增速快4.4个百分点。
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为新兴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以交通运输、信息传输、金融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表现抢眼。2015年,四个行业累计入库税收182.2亿元,增长16.9%,比第三产业税收增幅快1.7个百分点;增收26.3亿元,占全省增量的13.1%。
结构矛盾仍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向好的同时,虽然湖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尚处于深度调整期,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新旧动力转换压力增大。特别是一些高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的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滑幅度很大。同时,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工业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第三产业规模偏小。2015年经济数据显示,湖北省第三产业总量上以批发零售业为主体,增量上以金融业为主导,动漫、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起步较晚,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等行业发展滞后,与湖北省科教综合实力和交通区位优势不相匹配。
科技创新偏弱。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块头偏小,如汽车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特种车的市场份额以及汽车零部件发展尚有差距。风能、核能以及垃圾发电等新兴电力行业起步晚,规模小。钢铁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准。同时,作为内陆省份,湖北缺煤乏油少气,经济外向度低,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紧张,对结构调整形成倒逼机制。
抢抓供给侧改革时机
湖北省国税局局长张国钧认为,从2015年税收数据看,湖北省经济转型符合方向,调整符合规律,为税收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6年,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时机,湖北省将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统筹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提高经济“气质”。
——拉“长”优势产业链。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加速区域交通、产业、商贸、金融、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市场一体化进程,趁势推进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化工和通用设备制造等“千亿元产业”品牌升级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转化,扩大高端产业产能。
——提“高”传统产业站位。通过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促进湖北传统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迈进、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型。比如,对冶金、建材和轻纺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加强技术研发和改造。
——做“亮”区域特色产业。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纺织业产业基础良好,应坚持生产、加工和流通一起抓,推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轻工业以食品、造纸、家电和金属制品等行业为主导,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做“大”新兴产业体量。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效应,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资源循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做“活”现代服务业。对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激发“双创”活力,大力推进商贸、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外包、文化创意和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高端服务业产能。
“提质”需从供给侧发力
烛焰
新春伊始,湖北奏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军号角,在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增加新的有效供给。
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湖北经济长期面临“缺煤乏油少气”的窘境,经济外向度低,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紧张,产业结构偏重、经济税源结构单一的矛盾依然突出。对湖北而言,从供给侧发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整体提升经济的“气质”,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更是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
值得期待的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湖北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机遇,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过剩行业压减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节奏。
可见,湖北经济要实现“竞进提质”,应将改革的落点打在供给侧,撬动和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广泛整合资金、项目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光”,新兴产业“崛起”,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占据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下好转型升级这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