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谷涵养“中国好水”十堰创建环保模范城生态市纪略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更美了,街更净了,城更靓了——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十堰的巨变让人触手可及。
图为:丹江口环库路。
近年来,十堰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方略,高度重视创模、创生态市工作,大力实施五河治理、环境监管等创模工程,持续打响清水行动、百日攻坚、向三大污染宣战等战役。
通过努力,十堰创模、创生态市工作成效明显: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并入选“中国好水”;荣获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被环保部列入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试点城市;1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4.72%;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全省环保目标考核第一。
2012年12月,《十堰市创建国家、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规划》通过环保部专家评审;2015年12月,十堰创建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环委会考核验收,十堰离国家生态名城渐行渐近!
图为:2015年7月18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刘吉(右一)为十堰颁发全国最佳生态环保城市奖牌。
机制创新创模创出“大环保”
去年环保部华南督察中心在十堰督查时,对十堰探索实施党政同责等环保体制创新工作大加赞赏,随后作为典型予以表彰。
十堰环保体制创新重点有哪些?
2014年4月,十堰率先出台《十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
该办法分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三部分,涉及故意直排或偷排污染物、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等12种情形。
同年,十堰对2个县实施“一票否决”预警,对4个县市区予以环保约谈,对7个县市区下达整改通知,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保欠账问题。
该市还成立了高规格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11个市委常委有8个担任主任、副主任;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聘请国内15位知名专家为生态文明创建把脉。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县市区重点考核指标,强化对生态环保的考核分值,由原来5项5分增至现在的9项23分至28分;把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纳入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占10分),每月予以通报、奖惩等。
《十堰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十堰市空气质量联席会议制度》等系列规范性文件随之出台,成立食药环侦查大队、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庭等,十堰“大环保”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图为:2015年1月,召开新年度首场环保新闻发布会,通报2014年环境监察十大亮点。
五河治理水质净化“新标杆”
“为进一步净化水质,我们在犟河流域下游再上一套人工快渗工程,为水质安全再增一道‘守门员’!”十堰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规划技术总负责人、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畅庆军介绍。
今年,十堰还争取环保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2亿元,计划在泗河、剑河、神定河下游建尾水处理厂及升级相关污水处理厂。
十堰是典型的“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先建设后规划”城市,地下涵管排污设施先天不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流经市区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五条河流污染严重。
为了治理五条不达标河流,十堰实施全流域截污、清污、减污、控污和治污等五大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17.47亿元,共新建污水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网1204公里,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
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十堰将城区3家污水处理厂与1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委托第三方运营;去年,十堰又逐步将95个县乡污水处理厂、38个垃圾填埋场全部实现第三方运营。这一探索,国务院有关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经过多方努力,十堰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成效显著。监测数据显示,官山河、剑河水质基本达标,其他几条河主要污染物也大幅下降,实现了“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阶段性目标。
前不久,《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对十堰治理黑臭河进行了宣传推介。
图为:2014年底,十堰城区590个排污口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环境整治即时出台“禁燃令”
十堰是一座山城,不利于污染因子扩散,而每年的12月又是十堰集中供暖燃煤高峰期,完成省环委会下达的PM10平均浓度降至91 ug/m3目标压力巨大。
省环保厅态度明确,如果空气质量不达标,十堰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将被“一票否决”。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十堰打响“净空气 保蓝天”百日攻坚战,围绕污染空气的燃煤小锅炉、秸秆焚烧、油气污染、扬尘污染等问题,多部门联合行动,重拳出击;全面落实机动车环保检测和标识制度,全力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与公安联手开展机动车环保标识路检抽查,划定黄标无标车禁行区域;出台“禁鞭令”,并决定今年元旦起在十堰中心城区“禁鞭”;出台“禁燃令”,划定十堰中心城区388平方公里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目前,全市2个热电厂、4个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已全部实现脱硝工程改造;全面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全市累计淘汰 534蒸吨;推行餐饮油烟治理以奖代补政策,311家餐饮单位完成油烟整治任务。
十堰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5年PM10平均浓度降至90 ug/m3,PM2.5平均浓度降至56 ug/m3,分别较2014年下降8.2%和15.2%,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三。
上月初,十堰在全省率先启动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科研工作,为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与此同时,十堰还大力开展六大绿色创建,其中2014年与2015年,十堰连续两年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
截至目前,十堰成功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29个,省级生态村180个,市级生态乡镇39个,市级生态村674个;国家及省市级绿色学校330所;省市级绿色社区91个,绿色机关153个,绿色企业74个,绿色家庭816个。
图为:2014年底,十堰购置两台移动水质监测车。
风险防控重大隐患“进笼子”
张湾区电镀工业园已建成统一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前入驻电镀企业30多家,经过兼并重组,目前保留有19家电镀企业在园内集中作业。
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表示:“电镀污染猛如虎,电镀企业监管是个‘老大难’,如何对电镀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我们的做法是把老虎关到笼子里。”
为了促进“猛虎入园”,环保部门不断加大非法电镀企业执法力度,不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一旦发现非法电镀企业擅自开工或继续生产的,一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上限处罚,公开曝光,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去年2月至3月,十堰市查封一家非法电镀企业,并把3名相关负责人移交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有效震慑了非法小电镀生产经营者。
与此同时,十堰将123家重点企业纳入网格化监管,并实施远程在线监控,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的监管成效。
1982年至1992年,东风汽车公司按当时国家要求,将十堰地区约5000个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分为4个填埋区进行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最近处距丹江口库区不足10公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东风汽车公司斥资1.3亿元,经6年多时间开挖转移处置,至2013年底,十堰地区4个填埋区4895个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变压器共1725.5吨危险废物安全转移处置,整个过程零风险、零事故、零污染。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数量最多、耗资最大的危废转移处置项目。
图为:2015年6月1日,十堰市首届“环保一日游”公益活动启动。
强化监管 中国好水“进北京”
去年12月底,十堰环境监察智能一体化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十堰环境执法步入规范化、阳光化、智能化道路。
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拒批有环境风险重大项目120个,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其中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关闭黄姜加工企业106家,迁建企业125家。
近年来,十堰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3年7月,十堰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声势浩大的“清水行动”,拉开了十堰新一轮保水护水工作序幕;紧接着十堰又吹响“向三大污染宣战”号角,上上下下消除污染信心坚定。
图为:2015年7月18日十堰市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图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左三)为十堰颁奖。
数据显示,十堰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0多家,责令200多家企业停止生产或停产整顿,对500多家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对109家企业191项环境问题实行清单销号制整改,累计对非法排污企业罚款600余万元。2014年调水前,十堰又打响“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
2015年,十堰责令停产企业136家,责令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企业210家,立案处罚93起,罚款金额258.6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实行环境违法行政拘留。
两年前,十堰水质监测能力只有29项。如今,该市环境监测站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配齐了水质109项全分析等设备,通过“绿色通道”方式从名校“招兵买马”,择优录取10名环境监测专业科班出身研究生。
同时,抢抓与北京对口协作机遇,十堰又选调18名优秀监测人员深入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口培训,促使十堰市地表水水质109项监测指标实现全分析能力。十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举从全省倒数跃升至全省第一方阵。
为提高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十堰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6座,其中2座已建成投运。十堰还投入近600万元购置两台水质应急监测车,一台流动注射仪,水质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大大提高。 (叶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