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摩天大楼”热潮隐忧

01.03.2016  13:00

中国城市高楼建设热已进入中央层面的引导限制时期。

当前,一边是中央新政抑制各地建设摩天大楼的管控,一边是曾经在欧美风靡的高楼建设热潮正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猛刮。那么,中国城市为何热衷建高楼,是发展需要还是面子工程?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各地热衷建高楼,开发商能以低价拿地并进行高额融资,这可能是摩天大楼热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很多主流媒体都在痛批“城市高楼建设热”,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近年来国内城市楼层高度也不断被刷新,如此建设高楼值得警惕。

第一高楼不断刷新

2月26日,农民工老韩站在武汉建设大道的一处树荫下,仰望着对面68层的民生银行大厦问同伴:“你说坐在里面是啥感觉?”老韩是湖南岳阳人,来武汉打工6年了,进过最高的楼没超过10层。“新闻上说,上海有个第一高楼,是对面这楼的两倍高,脖子仰断了都看不到顶!”

老韩说的上海第一高楼,是去年8月封顶的上海中心大厦。这座高632米、共124层的高档商务楼,不但取代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刷新上海的天际线轮廓,还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

但老韩不知道的是上海中心大厦头顶上的“中国第一高楼”这一桂冠并不能保持多久。近年来,摩天大楼在我国遍地开花,争相崛起。一些地方纷纷将摩天大楼的设计高度瞄准区域第一、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660 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按计划将于今年建成,届时将取代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的地位。就在老韩所在的城市武汉,2017年也将有一幢高楼超越上海 中心大厦。武汉绿地中心开始设计高度606米,但为超越上海中心大厦,中途又加高30米,2017年建成时将高达636米。而计划838米的湖南长沙“天 空城市”一旦成功建成,比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建筑——阿联酋迪拜塔还要高出10米,一度引起舆论哗然。

据高楼协会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在 2015年,全球共有106座摩天大楼(高逾200米)建成,其中亚洲建成81座,其中中国以建成62座的惊人纪录,连续第八年蝉联冠军,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仅建成2座。而在全球新建高楼最多的城市里,印尼的雅加达以7座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中国城市深圳、南京、南宁,都是5座高楼。而在高楼协会发布 这份报告的时候,中国还有300座高楼正在建设中,报告也认为,尽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2013年以来增速减缓,但盖高楼的势头还在持续。据高楼协会的预 测,2016年,最高的10座楼中有6座仍建在中国。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标准,超过100米的建筑就属于超高层建筑。而 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高于152米的大楼即属于摩天大楼。据相关专业网站统计,到2020年我国摩天大楼将超过1000座。而美国到2020年不会超过 540座,中国摩天大楼的数量将是美国两倍。

三四线城市争建

纵观全球摩天大楼,多数集中于人口密集、经济高度繁华的国际都市,譬如高楼林立的纽约曼哈顿;譬如中国香港150米以上的大厦多达200多座。反观我国此轮高楼热,其最大特点是从原来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转移。

据统计,中国建成、规划、在建的300米以上摩天大楼(非住宅类)共有164座,这164座摩天大楼中,除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城市外, 比如苏州的“东方之门”、贵阳的中天未来方舟、无锡的苏宁广场主楼、东莞的虎门商会大厦、镇江的苏宁广场A塔、常州的现代传媒中心、淮安的雨润国际大厦、 烟台世茂海湾1号、柳州的地王国际财富中心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市华西村除已建成一幢高328米的空中华西村大楼外,还欲建一座高600米左右的华西龙大楼。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高度,它们在功能和造价上也极为“相似”:几乎无一例外地涵盖了超豪华五星级酒店、国际5A级写字楼、豪宅及大型购物中心等综合 性业态,建筑面积上百万平方米,总投资数十亿元……打出的广告语也如此一致:“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发展的标志”等。

但一些二三线城 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建设的摩天大楼却并非一帆风顺。苏州“东方之门”因外形酷似秋裤,被外界称为“秋裤楼”,一开始就风波不断,2004年正式奠基,建设进 度一拖再拖,其间一度传出资金断裂、出售股权、大楼易主的消息,投资从45亿增加到90亿。“东风之门”建成后将具备高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大型 商场等多种功能,但整体交付时间从2013年10月、2014年1月、2014年6月,第四度延迟到2015年1月。实际上直到去年才封顶,建设周期长达 11年。去年11月初,“东方之门”发布消息称其购物中心将于今年年底试营业,2017年春节前正式开业。

建成后能否卖得出去也是一个问 题?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该项目2011年开始销售,售价虽然在上涨,但销售并不理想。东方之门已经取得预售证总面积为16.95万平方米,但已经销 售的面积仅为4万平方米左右。在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中销售了20671平方米,2013年销售了10304平方米,2014年销售了2623 平方米。

各地热衷建高楼的秘密

对各地已建、在建、规划中的一栋栋摩天大楼,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建设那么多高楼,是为彰显一个国家的优越感,还是纯粹的形象工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的一些摩天大楼也是被逼或者催生出来的。”经济学家宋清辉说,中国的服务业占比规模很大,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不得不向上要空间、要高度。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对长江商报记者说:“不可否认中国城市建高楼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因素,但北上广等地由于大量人口聚集、跨国企 业总部入住,确实需要一些摩天大楼。”他认为超高层建筑一般以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的综合体居多,服务对象通常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只有像 银行、保险、咨询、互联网等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城市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的地方,才需要集约型的高层建筑。

万谦说,建摩天大楼从20世纪以 来,实际上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普遍做法,在20世纪的美国,摩天大楼被称之为城市的图腾,而中国许多城市在经济发展壮大后,也羡慕美国这些城市。大家希望 通过建设摩天大楼成为城市名片,也引起全球的关注。如早期浦东的金茂大厦、现在武汉的绿地中心等莫不过如此。

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土地稀缺度和公司密集度,远到不了需要修建四五百米摩天大楼的程度。“但现在三四线城市竟要建造超过500米的洲际金融中心,我认为这种摩天大楼竞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建立地标,动机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财经评论员陈东海说。

我国不少“第一高楼”的背后,却是地方国有资本在支撑:天津117大厦有天津国企海泰控股的身影,南京紫峰大厦的股东之一是南京国资集团,大连、武汉的绿地中心则是上海国有控股企业绿地集团的项目。

“开发商根本不用担心回报问题,虽然摩天大楼的高度未必能带来高租金,但有政府在后面做推手,开发商往往能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拿到紧缺的土地资源,以及更加便捷的高额融资。”在宋清辉看来,这可能是摩天大楼热的深层次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确实为城市天际线竞争设计了令人瞠目的优厚条件。2012年8月2日,广西柳州市下发了一份“促进超高层建筑项目建设发展的 意见”。文件中如是写道:若超高层建筑超过300米,按现行规定计算150米以下部分的容积率,并依此计算土地出让价款,150米以上部分不计土地出让价 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