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际法联合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

06.12.2019  19:42

新闻网讯(通讯员匡增军、赵轩、陈方珺)11月29日,“中俄国际法联合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揭牌。双边学术会议“中俄国际法对话”、双边磋商“中俄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对话”同期举行,为中俄国际法领域学术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28日,副校长李斐会见了俄罗斯代表团,双方就如何深化校际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共识,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仪式上,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白科夫共同为中俄国际法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开幕式由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余敏友主持。

胡德坤指出,由武汉大学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牵头共建的“中俄国际法联合研究中心”已于5月6日在莫斯科揭牌。这是中俄之间首个国际法合作研究平台,也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法科学研究与合作交流平台,不仅对中俄两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学者开放,而且也欢迎第三国的学者加入,就中俄双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重大国际法问题进行务实合作,联合攻关。

白科夫简要介绍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育人传统和对国际法学科的重视,他期待与武汉大学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维护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权益。

随后,“中俄国际法对话”就三大议题的成果、问题和应对进行了研讨,即全球性议题上的中俄国际法对话与合作、区域性议题上的中俄国际法对话与合作、中俄双边合作的国际法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高之国研究员简要介绍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情况,并强调中国主张“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来自于一般国际法与国际习惯法;通过梳理乌克兰与俄罗斯刻赤海峡案的过程,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第1款(b)项的适用和解释问题发表了见解。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系主任韦列格让宁通过对有关领土主权问题的判例进行梳理,讨论了世界大洋的空间治理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国际法热点问题。

北极联邦大学北极生物监测实验室主任索罗金娜主要围绕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展开对话。她认为,在北极地区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有相应的北极法规进行监管。

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骏强调了国际法对网络空间及其治理的重要性,认为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在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发展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中俄两国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已经达成了一些一致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任达涅良以“信息通信技术使用的国际法问题”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建立全面、多边的网络安全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俄罗斯积极敦促国际社会建立成熟的国际网络法律框架。

余敏友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的主要国际法问题,认为应从三个方面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提出建议,一是应当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真诚履行条约义务;二是要遵守协议,努力构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三是应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基延科的演讲主题是中俄在北极航运发展合作上的国际法机遇,她梳理分析了相关国家在北极海域航行的现存有效立法,认为中俄两国在经过北极的跨北极航线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对此中俄需要联合建设基础设施。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匡增军总结梳理了1991年至2019年间中俄双边条约实践,厘清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为深化各领域双边条约实践提供历史经验;中俄应就双边、区域、全球性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议题的国际法问题进行协调,探讨中俄的共同利益、共同挑战与合作机遇,总结成果,直面问题、障碍与挑战,探寻问题解决的路径与办法,为推动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展示中俄智慧、发出中俄声音,提供中俄方案,作出中俄贡献。

在闭幕式上,韦列格让宁指出,中俄联合培养年轻一代的国际法人才意义重大,中俄两国加强在国际法领域的交流,有利于推动欧亚国际法合作。高之国研究员认为,中俄两国合作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两国将来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与会各方认为,首次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双边会议“中俄国际法对话”、双边磋商“中俄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对话”,是中国俄罗斯国际法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开端, 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建设性成果,为下次中俄国际法学交流奠定了基础。

据悉,来自俄罗斯外交部、中国外交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北极联邦大学、外交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中俄国际法学交流活动。

(摄影:李潇枭、金鑫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