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30个教师节 倾听筑梦者的梦想

10.09.2014  09:49

      如果说,大学是一艘助人成就梦想的大船,那么教师就是这艘船上的舵手。他们帮助一群青年学子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筑造梦想。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作为一名教师,亦是如此。正因心怀梦想,他们传道授业、传递文明,也因心怀梦想,他们追求卓越,成就自我、学生、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梦想。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湖北大学报》聚焦“教师的梦想”,共同分享这些梦想背后的故事,以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感悟。



人物名片:杨建文 文学院教授

      “我的梦想,就是塑新庠序,不断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文学院退休教授杨建文说。
      1978年,杨建文考入湖北大学,攻读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硕士学位,受教于李悔吾、王陆才、张国光等几位知名教授。从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直至退休,积数十年的教学心得,杨先生说:“治学与教学,都贵在质疑精神,质疑方能创新。有了创新型治学,才能有创新型教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人物名片:雷来运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1975年,24岁的雷来运任教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直至2006年退休。雷来运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学生成长成才,在31年的教书生涯里,她也一直为着这个梦想努力着。
      “只要你需要,雷老师就一定在你身边”是雷来运的口头禅,年轻时她是被公认的铁娘子。从早上6点挨个寝室“掀被子”叫学生起床,到晚上11点查寝,是她每天的习惯。在学生那里,她扮演着严父慈母两个角色。1984级田红兵刚上大学时学习成绩一般,在雷老师的培养下,以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毕业,继而奔赴深圳创业。田红兵说,雷来运不是老师,而是亲爱的“雷妈妈”。去年,他为学校捐赠了100万元的助学创业奖励基金。
      如今,退休近十年的雷来运仍旧心系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她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教导他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学生,继续让正能量在自己和社会上发光发热!”

人物名片:张柏顺  材料学院副教授

      张柏顺是材料学院副教授,今年是他从教第40年。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材料光学方面教学与科研,一辈子都在与实验器材打交道,“工作之初,实验器材极其有限,而且很陈旧,不仅影响教学,对师生们的科研工作造成了许多困扰。”
      从那时起,张柏顺便有一个梦想:实验室环境改善、仪器设备齐全、教学场地宽松,师生们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怀揣着这份梦想,他和学院老师们不断努力,“最近几十年,每年实验器材都会更新完善一部分,对于师生们来说是一大福音。看到新配备的器材,我们的研究人员往往爱不释手,有时下班时间都在忙于做实验。”
      “从教40多年,每年都会看到实验室环境以及仪器设备有所改观,现在基本能完成相关教学与科研任务。”张老师信心满满地说,“随着教学科研设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加之师生们的不懈努力,我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多的优秀成果。”
 
人物名片:熊剑平  商学院教授

      30年前,他是一名刚入职的大学教师。30年后,他成为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导游大赛决赛评委组长;湖北5A级旅行社评审专家组组长;《导游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他是我校商学院教授熊剑平,他的梦想是“成为导游学界最好的教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熊剑平开始从事导游教学。他教的第一门课就是《导游概论》,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很枯燥,学生都不爱听。为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导游知识的理解能力,熊老师每次授课前,先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再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各个地方的旅游景点,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讲出来。
      “旅游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多实践”, 熊剑平说。为此,在野外实习中他提出了“模拟导游”的建议,该建议后来成为该学科实践中的重头戏,每年暑假他都带领学生去全国各地参观景区,并在旅游景点现场作“模拟导游”的演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最后给每个学生打分。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让熊老师越发体会到教授导游专业的乐趣,于是,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外界,投向全国导游界。2000年,他带领学生参加湖北省导游新星电视大赛,其中5名学生进入总决赛并分获前三名;2006年,作为总教练指导湖北选手参加全国红色导游大赛,获得第六名;2012年,担任第二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中文组评委组长……
      精于教学,勤于学术。熊剑平著有《成功导游的素质与修炼》、《导游业务》等书。在《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旅游科学》等核心报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人物名片:黄敬华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在物理学中,想要理解吃透“节点电流定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一道不小的难题。而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敬华的课堂上,她图文并茂带领学生感受汉江与长江的交汇点的龙王庙,将这作为解读节点电流定律的例子。引得学生一改往日的沉闷,换上了兴致盎然的劲头。乏味的理论知识就这样被形象地演绎。
      自小在校园里长大的黄敬华,在身为教师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立足于工作,黄敬华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旅行。“旅行帮助我开阔视野,感受外面的世界,丰满自己的人生,这也便是我的梦想吧。”
      在旅行过程中,黄敬华发现很多名胜风景都是物理的活教材,从旅游文化中体会物理学,并且试着用新方法演绎物理的奥妙,进而她发明了“旅行论物理”的教学方法,并被学生接受。
      黄敬华认为:“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驾驭课堂,更要培养学生的情趣修养。”她用这一个梦想课堂,鼓励学生积极跨出校门,开放眼界和思维,做一个不呆板的理科生,做一个亲近自然的小清新。

人物名片:董文静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师

      作为一名今年新入职的教师,董文静说她“刚刚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想,接下来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
      在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后,董文静在培训心得里写道,“做一名受尊敬的老师,即是做好教书和科研两方面工作。好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己任,还应与时俱进、谋求个人发展。只有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教师才会获得尊敬。这就是我梦想实现的方向。”      (作者:柴艳红、洪旭、韩文莉、汪梦丽、杨洁、王欣)

评论:

有尊重,每天都是教师节
  作者:向正鹏 

      1985年,国务院颁布条例,教师节应时而生。走过30年历程的教师节,经历过被批沦为送礼节的尴尬,也遭遇到更改日期甚至被要求取消的窘迫。再过几天,今年的教师节即将来临,一系列关于教师的颂歌、颁奖想必又会铺天盖地,学生们也在纠结到底是给自己喜爱的老师送上一束鲜花还是制作一张贺卡。
      不必在改日期的传言中纠缠,也不用为出现“取消教师节”的呼声而赌气,更不能因为是不是送礼、送什么礼违背了教师节应有之义。
      有一个词叫尊师重教,意思是尊重教师、看重教育。当初设立教师节,也正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尊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那么,何为尊重?
      一个简单的常识,要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自我尊重,教师更应如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这个群体同时肩负着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走出人生困惑的责任,古时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今又有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比喻,千百年来,教师职业备受社会尊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该说,这份职业荣耀是贯穿古今一代又一代德高望重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积攒出来的,得来不易,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珍视这个职业,用高尚的德行和渊博的知识传道授业,维护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荣誉。
      其次,对教师的尊重也应来自于学校。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直接实践者。对高校来说,教师担负着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要建设一流大学,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去年教师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李克强总理也认为,大学里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大楼,不是课桌,而是教师。这段论述正是说明了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这里说的尊重,不是指学校评出多少奖项,颁发多少奖金,而是给予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政策倾斜,创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 ,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教师的一切劳动成果,让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能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成就感。
      如果说教师的自我修养是维护了师德、学校的尊重是珍惜人才的话,全社会对尊师重教真实内涵的把握才是教师职业乃至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近些年,每到逢年过节,总有人想方设法要给老师送礼,以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这一做法,让身在其中的教师犯了难,也让尊师重教走了偏路,甚至置教师群体于尴尬境地。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违反师德的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骄傲,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理应明白这一点,多些理解,少一些孩子一出问题,责任就全推到老师身上的事件;多些配合,家长主动跟学校和教师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成才,这应该是教师们最想收到的“礼物”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教师节每年一次,尊师重教却应是常提常新,如果真正做到了尊重教师,不也就天天都是教师节了么?

详情请看:《湖北大学报http://xb.cnhubu.com/HTML/2014-09-09/inde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