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二期打造“武汉版”石林文化景观

19.12.2017  16:35

书法家刘洪彪为“东湖石刻”挥毫泼墨的作品

  年底,东湖绿道二期将与广大市民见面。在“南大门”的森林公园南门驿站旁,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东湖石刻即将亮相。集奇石、园林、诗词、书法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成为“武汉版”石林,游人在穿梭石林的同时,还能欣赏一场以武汉、东湖为元素的“诗词大会”。

  30余首武汉、东湖元素诗词齐聚奇石开“诗词大会

  东湖绿道二期打造“武汉版”石林文化景观

  主景石上是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从业20年石雕师傅一笔笔凿出印章图案

  18日上午,笔者来到位于珞喻东路的东湖绿道森林公园南门驿站,经驿站西侧的坡道上行,便见“石林”景观。沿石阶而上,各色奇石形态各异,或平躺或站立,还有一组石头从中间劈开,更有一块石头好似“飞来石”。颜色也丰富,红色、灰白、青灰、绿、黄,还有的带花纹。景观中用鹅卵石营造出溪流,还在溪流上架设了石桥。

  很多石头上都贴有打印出来的书法墨宝,气势磅礴的主景石高高竖立,其上贴有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极目楚天舒”五个大字,下面一横卧的景石上则贴有完整的整首词。石雕师傅正按纸上每个字的比划一笔一笔篆刻。

  来自重庆云阳县的石雕师傅向先在介绍,他从事石头雕刻有20多年,在湖北钟祥、荆门架过石拱桥,还在宜昌等地的奇石市场搞石雕。这次专门被包工头从重庆邀请来汉进行雕刻。他从工具包中拿出电动刻刀、还有如针一般小的小磨头。“大的字用电动刻刀钻,小的印章最难刻,要先磨平,再用小磨头一笔一笔凿。在略小的石头上刻完一幅诗词需2天,大石头上的一幅词需刻上10天。”据悉,共有36首诗词将刻于36块景石上,目前已经完成22幅。5名技艺精湛的石雕师傅刻完后,再用丙烯颜料上色。

  挖掘提升东湖文化内涵

  文联专家精选41首吟咏武汉东湖诗词

  武汉地产集团设计管理部部长尹卫民介绍,东湖与西湖相比,最大的弱项就是文化。因此,在东湖绿道二期的建设中,在文化挖掘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东大门”的白马洲桃花岛上打造了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南大门”森林公园南门驿站旁则打造“东湖石刻”文化景观,展示历代名人吟咏东湖、武汉的诗词。“东湖石刻”景观与东湖楚文化、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相呼应,提升古色人文旅游内涵。

  在广泛考察了湖北黄冈遗爱湖公园、重庆、西安、山东泰安、广西等国内多处石雕碑林景观后,最终确定以类似云南、广西石林的景观方式呈现,集奇石、园林、诗词、书法文化于一体。

  武汉市文联组织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组成专家团队,对有关东湖、武汉的诗词、赋、楹联进行了梳理、分析,综合考虑作品的时代、文字与东湖关系的紧密度、诗词表现内容、作者身份、作品长度等多种因素,最终筛选出41件诗词作品。其中最直接写武汉东湖的就包括宋代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朱德的《忆江南》、董必武的《题东湖行吟阁》、郭沫若的《咏东湖梅》、夏征农的《与妻方尼冒雨同泛东湖》等。还包括以武汉为背景的战国屈原的《涉江》、唐朝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孟浩然的《江上别流人》、王维《送友人南归》等。武汉地产集团再从中遴选出36首。

  书法大家挥毫  “篆隶楷行草”大PK

  与书法家沟通经美工指导后工匠再动刀

  尹卫民介绍,为提升“东湖石刻”格调和档次,专门邀请全国书法大家挥毫泼墨,其中就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洪彪,湖北、武汉书法大家徐本一、黄德琳等名家,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五体都将呈现在“东湖石刻”中,为游人奉献一场精彩的书法盛宴和诗词大会。

  肆意浪漫的书法如何在石头上刻画“落地”,其中学问不少。地产集团工程部副部长肖新发介绍,书法家写完,再经过打印、美工排版、校正,与书法家沟通,确定每块石头上的书法版样后,再打印出来贴于景石上。工匠雕刻前,武汉书法家协会专家亲自到现场把关,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的老美工师也作为顾问到现场进行指导。遇到狂草中的“飞笔”以及书法中的“枯笔”,就及时与书法家沟通,美工指导后,工匠再动刀。

  奔赴七省寻石  从万吨奇石中精挑细选

  每块石头摆放都反复斟酌

  为何选址于此?这么多奇石从哪里来?施工总包方武汉花木公司景石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前期选址踩了很多点,这里的小气候比较好,整个景观坐北朝南、“前喧后寂”,“前方是驿站,人流多比较喧闹,后面背靠马鞍山大森林,又很静谧。

  肖新发介绍,为了找到形、质、色皆优的石头,他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走遍安徽巢湖,采来太湖石、千层石;为了找到好的灵璧石,专门奔赴安徽灵璧县;到江苏铜锣镇,采集到水流冲刷而成的铜锣石;河南的河南石、山东泰安石、河北泰山石都被寻回;作为主景石的“三峡红”重达60吨,则来自湖北宜昌长阳,还有一种“三峡浪”产自兴山;整个大景中还用鹅卵石营造出溪流湿地景观,这些小石头则来自广东英德。

  据悉,从各省运回万吨景石中,又精挑细选出近6000吨,50多块大景石组成9组景观。同时为了增加趣味,还有“劈开石”、“飞来石”、“板凳石”等趣味石点缀。并且用花岗岩作棋盘,石头作棋子,布下一个棋局,与游人互动。

  “连摆放都很有学问。”据施工方介绍,景石摆放讲究生动,依山就势,相互呼应。每块石头的摆放姿态都经过反复斟酌,有些石头较重,为了安全需打好基础,但基础过大又会影响旁边新栽的树木。专家反复比对后,同步确定景石和树的位置,进行调整、优化。

  肖新发表示,每块石头都编上号,根据各自的造型确定主次,游人穿梭其中有在林中走的感觉,游人在“石林”中行走的路线也设计为不规整的山路,充满野趣。周边搭配的绿化景观也很讲究,原有的大树全部保留,并新栽了黑松、石兰,还有大量本土树种。“人工痕迹越少越好,不做色块,多用草类,在石缝中栽植兰草,营造古朴自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