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专家:激活农村发展才能留住“乡愁”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郭晓莹)“中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一部分村庄的凋敝甚至消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种趋势。”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在谈及博士返乡笔记时说,要激活农村发展才能留住“乡愁”。
对于这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和热议的返乡笔记,张晓山表示,对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以及农村教育成本上升而收益下降等问题,感触颇多。这些问题,在他草拟的建议上也有所体现。
张晓山说,返乡笔记所反映出来的农村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要正确看待。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被称为“386199部队”,部分村庄“空心化”严重,与此同时,一部分有发展前景的中心村、小城镇将逐渐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张晓山建议,在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避免出现资源、资金浪费。
“中央对三农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但部分地区使用效率不高,多有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钱没花在刀刃上。”张晓山说,农村水、电、气、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是投资重点,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资,把农民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逐渐纳入到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网络中,让农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到成果。
针对返乡笔记中提到的农村教育成本问题,张晓山说,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上升通道有限,收入不理想,家庭所付出大量教育成本却少有收益,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
他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负担成本,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还要大力培育包括中青年农民、农场主、专业大户等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有竞争力的农业。(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