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学者共探中国传播创新研究
新闻网讯(通讯员王宵静)12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工作坊”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中国外文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浪微博、《科技日报》、九派全媒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师生共聚珞珈山,探讨中国传播创新研究。
据悉,本次工作坊自11月3日开始征稿,最终共有18篇稿件入围。12月8日,17篇稿件的作者齐聚武汉大学,参加了专家授课、圆桌对话以及稿件讨论等活动。
在专家授课环节,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主编季为民研究员,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杨华,分别围绕“从‘说明中国’到‘读懂中国’:追寻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实践逻辑”“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十年调查与探索”“怎么做社会调查和经验研究”等主题进行授课。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主编单波主持。
于运全认为,在大变局下开展国际传播需要应对诸多挑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以往我们更强调以事实说话,讲好故事就可以了,现在还强调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阐释好。对外传播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研究重难点,需要创新和交流。
季为民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十年调查与探索》做了十年回顾,对调查背景、样本量以及抽样方式做了简要介绍,分享了8条问题与发现,并从11个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最后,季为民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介绍了针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建议。
杨华重点介绍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围绕社会调查的概念、调查准备、调查入场、调查展开、集体讨论、撰写调查报告等进行阐述。他指出,“经验研究要不带问题意识地‘下去’,两手空空、脑袋空空地进入经验的现场,在经验浸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还提出,调查研究要扎根中国经验。经验研究是对事的思考,不是对词的思考,在研究方法上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
“中国传播创新的路径与思考”的圆桌对话环节,新华社北京分社编委、融媒体报道中心主任乌梦达,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主任张小燕,新浪微博公共事务总监李博、九派全媒体总经理陆阳对话嘉宾围绕“如何理解中国传播创新”“如何看待目前大部分传播创新都集中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印象最深的中国传播创新的案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主持。
稿件报告会上,与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并展开互评。于运全、季为民、杨华、刘金波、徐开彬、肖珺、张萍等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建议形成中国传播创新观察的多元视角。
据悉,本次工作坊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编辑部联合主办。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