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险顽强不屈 你是这样的武汉人

16.03.2020  10:11
3月14日,东西湖区常安佳园小区,退休美术教师易小阳在宽2米的白布上绘制美术作品《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给武汉加油,给小区宅在家里的人们鼓劲 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 摄 - 新浪湖北
王野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通讯员陈彪 摄 - 新浪湖北
姚昌伟与病人在一起 - 新浪湖北
代世武、周正华夫妇在方舱医院保洁 通讯员刘剑红 摄 - 新浪湖北
武汉公交207路驾驶员冯艳斌 - 新浪湖北
为医院免费送餐的“饿了么”骑手李驰 - 新浪湖北
周瑞在下沉社区现场 通讯员李丹提供 - 新浪湖北
周汉华(右一)在雷神山医院做志愿者 - 新浪湖北
孙星(左)在协助医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原标题:不畏艰险顽强不屈 你是这样的武汉人

  3月14日,东西湖区常安佳园小区,退休美术教师易小阳在宽2米的白布上绘制美术作品《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给武汉加油,给小区宅在家里的人们鼓劲 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 摄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武汉人民迎难而上。他们在医院奋战,他们在社区奋战,他们为身处危难之中的乡亲父老英勇奋斗,他们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而背水一战。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越是艰险越向前,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武汉人集结成“逆行者”的洪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王野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通讯员陈彪 摄

   火神山建设者:

   挺身而出 首入病区修热水器

  3月14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王野刚结束14天隔离观察不久,正在着手复工复产事宜:“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的关怀让我很感动,我为在火神山医院奋斗过而骄傲。

  王野曾参与武汉高铁站和武汉中心大厦建设,去年11月,他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抢建火神山医院,王野主动请缨参战。

  2月初,王野负责火神山医院2号楼机电安装抢建任务,每一分钟都耽误不得,48小时必须完成!他一边查看现场,了解区域布局,一边拿起手机研究图纸,此外还要及时协调300多号施工人员。整整两天两夜没有休息,而在2号楼完工之际,同事在物资间的角落发现他已沉沉入睡。

  “才下战场,又上火线”,医院进入维保阶段,2月5日凌晨,王野第一个进入病区,承担热水器线路故障修复。“那时已经进驻病人,心里难免有顾虑,但是也没多想,事情总得有人做。”王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防护面罩,“”在半污染区的房间内,由于暖气足且防护服不透气,十几分钟就全身湿透。

  每天,接打上百个电话与医护人员沟通,凌晨3点疏通卫生间,凌晨4点为护士站保电护航……这是王野的工作日常。火神山医院的运转也因有了强大的维保队伍变得更加顺畅。

姚昌伟与病人在一起

   60岁医生:

   逆行万里返汉 投入战“”前线

  “疫情这样严重,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去,必须回去!”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苦苦劝阻,在加拿大探亲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大内科主任姚昌伟执意回汉。回到武汉的当天下午,姚昌伟就出现在病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姚昌伟正在加拿大多伦多跟女儿一家团聚,刚来12天的他心急如焚,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回到武汉,陪在他的病人身边。最终他决定乘机先飞抵上海。“您今年6月就要退休了,再说武汉现在又回不去,您就别操心了,安心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一听他要只身回汉,家人轮番劝说。

  家人的劝阻,没能阻挡他回汉的脚步。

  抵达上海后,如何到武汉同样是个难题。到武汉的高铁票停售,他就买了路过武汉的火车票,上车后跟列车长说明情况后,火车一到武汉站,他就赶紧下了车。几经辗转,2月7日中午他回到了医院。“您怎么才走就回来了!”下午,病房的医生见到风尘仆仆的姚昌伟都惊讶不已。

  武汉市东湖医院在院病人174人,平均年龄84岁。该院先后抽调了近30名医疗骨干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肺科医院、区里的隔离点。“高龄老人是高危人群,出不得一丝差错。姚主任是医院德高望重的专家,临床经验丰富,他回来就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病区医生说。

代世武、周正华夫妇在方舱医院保洁 通讯员刘剑红 摄

   环卫夫妇:

   才出方舱医院 又转战康复驿站

  3月14日,硚口环卫工人代世武和周正华夫妇像往常一样,穿好防护进入一家康复驿站开始保洁。夫妇二人从2月14日进入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保洁,3月1日休舱后,得知康复驿站需要保洁,义无反顾继续请战。

  2月14日起,代世武和周正华每天进入方舱医院保洁。从来没有穿过防护服的二人,每次进舱前要在消毒帐篷里穿防护服并进行消杀。“虽然医生教过我们,但刚开始总是穿不好,于是我们两人就经常互相帮忙整理。”代世武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病区里清扫、清运垃圾和消毒。“最难适应的就是穿防护服工作,进出方舱要穿脱消毒,特别麻烦,干活时也是一身汗,口罩眼镜都不能脱,全是雾气。

  3月1日,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休舱,二人的孩子们知道这个消息后,特意打电话,问他们是不是可以休息了,谁知道代世武和周正华又申请去了康复驿站,继续做保洁。“我们在方舱有经验,身体也健康,比其他人去更安全。”周正华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我们啥也没想,危险的事总得要有人做。”代世武说,只有每个人都站出来,团结一心,才能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

武汉公交207路驾驶员冯艳斌

   公交驾驶员:

   疫情不退,我就不退

  3月14日6时20分至18时,武汉公交207路43岁的驾驶员冯艳斌驾驶公交车来回运行多趟,安全接送援汉的四川医疗队员90余人次的上下班。

  “这个非常时期,作为武汉的一名公交驾驶员,我必须要站出来,为我的武汉尽我所能!疫情不退,我就不退!”1月24日,冯艳斌就向公司主动请战。1月27日和28日,他接连驾驶公交车赶赴天河机场,参与接送了抵汉的福建、四川两省援汉医疗队员到达市内住地。

  1月29日起至今,冯艳斌每天都是24小时值守在四川医疗队员住地,负责接送队员们往返住地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之间上下班,以及转运和运送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冯艳斌最多的一天跑了14个来回。1月27日至3月14日,冯艳斌累计驾车行驶了3993公里。2月5日至19日,冯艳斌还主动请缨,从家中拿来自用的理发装备,为四川和武汉本地的25名医护人员理了发。热心快肠的冯艳斌,还坚持为医疗队员们做着力所能及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辗转联系志愿者为队员们修理电脑。

为医院免费送餐的“饿了么”骑手李驰

   外卖小哥:

   给医院免费送餐一个多月

  1月27日开始,“饿了么”骑手李驰所在的“迪亚斯-绿地金融城”配送站给中南医院免费送餐。这项自愿报名不计酬劳的配送行动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累计有20余名骑手参与其中。

  “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们站所有骑手没有休息一天,别人吃饭时我们送餐。别人不愿去的医院,我们每天逆行前往。”李驰说。

  其实,作为配送站的调度员,李驰平日并不需要出门送餐。可疫情当前,他每次都自己带队去。“我是武汉人,从精神上来说,我必须要去,天天都去。

  47岁的李驰说,这个时候“冲锋在前”是一种必须,不仅他一人这么想,配送队其他武汉人也这么想。“我们配送队有3个武汉人,两个80后,一个90后。疫情发生后,之前天天‘打酱油’的小孩子似乎一夜长大,脱胎换骨,每天都满负荷工作。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每次给医院送餐的报名消息一出,大家争先恐后。“我们武汉4个人说好了,只要是医院的免费配送单,我们每次都要上。

  除了风险之外,给医院配送,外卖小哥没有任何收入。“对于骑手来说,同样的时间他们的收入大约是200元。你应该能想到,参加一次医院免费订单配送,放弃200元收入对骑手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说,给医院配送,与其说是我带动了骑手,不如说是我被兄弟们感动。”李驰说。

周瑞在下沉社区现场 通讯员李丹提供

   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

   下沉社区夜以继日破解难题

  3月15日8时30分,洪山区洪山街景江社区准点召开每日一次的临时党支部晨会,14名下沉党员“全副武装”、拉开距离,用“吼嗓子”的方式讨论当日战疫工作重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周瑞介绍,疫情暴发后,景江社区确诊人数在全街道靠前;实施强有力的疫情阻断措施后,截至15日,辖区9个小区中有2个已被认定为无疫情小区。

  1月28日,周瑞作为下沉党员到景江社区报到。这个位于南湖腹地的社区,拥有近2万名常住居民,人口流动频繁,摆在周瑞等14名下沉党员面前的,是封控难、核查难、转运难等诸多难题。

  辖区夏家村4号是老旧小区,这个占地两三百平方米的四合院六层小楼,没有物业管理,出入口更无岗亭,下沉党员便站在露天值守。2月15日武汉大雪,值守队员衣服被雪水浸湿了。

  流动人口较多,则给体温检测出了难题。周瑞说,排查时从张三找到李四,从李四找到王五,最后发现赵六住在小区,“只能顺藤摸瓜,从业主开始找二房东,再找租户,景虹小区一名女租户,找了6个人最终确认,幸好没有发热。

  下沉党员与社区干部一起,夜以继日转运确诊、疑似和密接人员,“12小时不吃饭是家常便饭”。

  “习近平总书记说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我备受鼓舞。”周瑞说,社区干部与下沉党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守好门、把好关,疫情形势才逐渐转好。

周汉华(右一)在雷神山医院做志愿者

   汉马”跑友:

   跑个“半马”到雷神山当志愿者

  3月14日,是“汉马”跑友周汉华在雷神山医院做志愿者的第42天,这天上的是深夜班,晚上12时到次日早上8时,工作内容是巡视。凌晨4时,他到了液氧站,拍了小视频,报告“液氧站,正常”,上传到监控中心。

  周汉华并不觉得苦,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说,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上个深夜班,不算牺牲。

  2月2日,周汉华耗时1小时35分钟从关山跑了一个“半程马拉松”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成为一名防疫督查官。42天里,他没有回家,家人也理解了他的热心和工作,要他“索性全部搞完了再回家”。全国跑马拉松的朋友给他以鼓励,好多人问:“你怎么还不下岗?”周汉华笑了,他知道他下岗了,群友们就自由了。

  除了日常的工作,雷神山医院也会举行消防演练,队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冲到起火点,距离100多米。“前面的,让开!散开!”周汉华边跑边喊,跑得飞快。大家都说,果然是跑汉马的班子。

  工作之余,周汉华结识了跑友——援汉的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陈晨。两人相约,疫情结束后,去东湖绿道上,好好地跑一次全马。

孙星(左)在协助医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科技公司创业者:

   进方舱当志愿者一天工作10小时

  在光谷创业的聚顶创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星,曾作为医护人员参与“非典”防控、汶川救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曾经的医者冲动复苏,经申请后,他成为第一批进驻武昌方舱医院的志愿者之一,他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月8日他正式进舱,安抚患者、现场管理、病区转移、用餐安排……最初的几天,孙星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一天下来,汗水打湿衣衫,连稍坐歇脚的时间都没有。

  “工作中最为艰难的还是对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孙星表示,第一批轻症患者对于进入方舱接受治疗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每天协助医务人员做完核酸复查后,孙星都要与所在病区的患者一一谈心,讲述自己克服恐惧和缓解焦虑情绪的经验,患者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在如此短的时间运行‘方舱’,英雄的武汉人民迎难而上,不仅是参与方舱筹备的建设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保洁、餐食供应人员在努力,入住的患者也同样在克服焦虑、不适”。

  志愿服务结束出舱后,孙星看到东湖高新区关东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公告,主动“请战”,加入社区防控小组,负责排查测温、物资团购等事务,还主动当起了社区志愿者的防护培训老师,传授防护服穿脱、手部消毒等防护方法。

  近期,他所在的小区成为无疫情小区,“曙光即将到来,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不厌战,不松劲,再坚持坚持!

  (长江日报记者韩玮 刘璇 陶常宁 余国华 李佳 张珺 王刚 龙京 通讯员王腾 李浩然 吴萍 苏志斌 陶媛 严天凤 倪望明 苏丹丹 万建国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