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旅游,就可避开那些乱象吗

13.10.2015  10:18

  马若虎

  “十一”黄金周的热度还未散去:先是一盘大虾让某地深陷危机,然后是部分景区被摘牌或限改。后者建立在“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对旅游投诉较多的部分5A景区开展服务质量暗访检查”的基础上,时间范围是“2015年9月份以来,特别是十一假日期间”。

  似乎今年的十一假期不寻常,但我要为它鸣不平。表面上看,这些乱象都在人们旅游和景区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产生,但是不旅游,就可避开乱象吗?

  我十一回了趟老家,这应该不算旅游,但上述乱象还是被我遇到了。有一回打车,我被出租车司机给“”了,与家人一分析,大概是我多年离家在外,看上去像个外地人的缘故。我比较气愤,倒不是因为多交的那几块钱,而是连我一个像外地人的当地人都被骗了,更何况那些真正的外地人?

  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真正的外地人,我也因为人生地不熟、入乡没随俗吃过亏。有时即使被欺被宰,我也只能自认倒霉,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许多结果都是后知后觉的;二是我就当“交个学费”吧。“天价虾”事件,为什么备受关注?这种事,也许就曾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因为你不是游客,就能避开被欺被宰的乱象。

  同样,脏乱差呢?或许景区可以这样解释:由于游客太多,以致于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垃圾来不及清理。但我敢打赌,有的景区在平时依然脏乱差,有的地方长年累月得脏乱差。

  现在,一些景区、地方受到了处罚或者警告,我觉得理应如此,是该让任性、违法违规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对有的景区,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希望他们能顺利达到要求。然而我担心的是,即便达到了整改要求,过一段时间,乱象仍会“死灰复燃”;即便被摘掉的牌子最后又挂上了,景区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现在,“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着同样问题的景区也许正在窃喜。我担心的是,部分景区被查,不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暗访检查活动只是“一阵风”,或者治标不治本。

  显然,并不是只有景区存在脏乱差、欺客宰客等现象;我们并不是只有游客一种身份;我们真正在乎的,也并不是只有那几天假期过得不爽。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