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湖北迎来自主创新黄金时代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部署,勇于实践,成就同样令人瞩目。近日,荆楚网拟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湖北近三年来的发展变化。
全国首台汽车白车身车顶焊接生产线在神龙公司应用
荆楚网讯 记者 曹雪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发,湖北27个项目获奖。
其中,由华工科技、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下游车企单位,共同自主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标志着,我国以此打破国外在此领域40多年的垄断局面;标志着湖北通过高校基础研究、企业应用验证与推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研产用”结合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主要来自于创新驱动。如何创新?华工科技的探索经历做了最好的诠释。
因采用激光焊接的汽车,体量更轻,安全性能更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奥迪、奔驰、大众等欧洲汽车制造厂率先采用激光焊接车顶、车身,9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也将激光焊接引入到汽车制造。
然而,过去十年,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产销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工艺、成套装备与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极其缺乏,我国汽车制造长期以来在激光焊接、切割等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严重不足。
“越是有挑战,越能产生价值。”为制造更高荣耀,2003年,华工科技积极整合华中科技大学、神龙、通用等诸多下游汽车企业资源,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
历经十二载潜心技术攻关和市场耕耘,团队研发了白车身激光焊接、不等厚板拼焊、激光非穿透紧密切割等一系列生产线,一举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在汽车制造激光加工高端装备生产中实现了国产自主化。
技术有了,接下来就是市场。
当时有人好心提醒项目团队,你们没有成功的先例想闯进车身激光焊接的圈子,几乎不可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该项目团队或夜里挑灯实验,或苦思样品设计,或“鏖战”竞标战场,终于以实力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在高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
2009年,在神龙汽车的全球招标中,华工科技一举胜出,通过自主研发的汽车白车身激光智能焊接生产线应用于“标致508”的制造,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40多年的垄断历史。
从此,彻底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带动了国产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并已推广应用到航空、航天、航海、能源等领域。
实现核心国产化,只是方向;助力自主品牌走出去,才是目标。
三年来,即神龙项目成功实施后,华工科技先后获得江淮、江铃福特、通用的青睐,目前该系列设备已经在313家企业成功应用,取得数百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其中,白车身激光焊接生产线在近3年11次国际招标中10次中标,在屡次与瑞士ABB、德国KUKA、德国JENOPTIK等公司的竞争中获胜。理论成果得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L.Li、ASMEFellowY.C.Shin等国际权威专家好评。
项目成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三年,华工科技新增销售收入54.7亿元、利税8.2亿元。
细数这三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湖北成绩单”:
2013年,湖北30项成果获奖,主持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2014年,湖北27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国第4;
2015年,湖北获奖27项,主持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居全国前列,含金量更足。
一个个听起来晦涩难懂,实则与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前沿高新技术项目,已在荆楚大地上悄然绽放,向中国乃至世界,吐露芬芳,展示硕果。
若把高新技术产业比喻成经济转型升级驶向蓝海的“引擎”,“学研产用”则是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致胜“洼地”,人才、技术、专利、资本、市场、渠道……均在这里汇成一条河。作为全国智力密集区的湖北,这三年来,依托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与高新企业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椽大笔,冲劲迅猛,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支撑并引领着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点题: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