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河岩到三峡再到向家坝:一个水电农民工的追梦之旅
新华网武汉4月30日电(记者吴植)“26年前,我离开农村去修大坝时,梦想很简单,就是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渐渐地,我爱上了这一行,每当看到一座座大坝在自己手中升起,看到清洁的水电被送到全国各地,我就感到无比自豪!”在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建设工地,农民工出身的技术员吴见黄对记者说。
1989年,18岁的吴见黄告别家乡湖北竹溪,跟随水电建设的“王牌军”中国葛洲坝集团来到长江支流清江上,参与湖北隔河岩水电站建设。当年,大坝混凝土浇筑模板多为木制,学过打家具的吴见黄是工地上的一名木工。“为了提高手艺,我特别留心学习积累,对每个细节都很认真。”他回忆说。
后来,隔河岩水电站在1998年长江抗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成为我国第一座整体获得“鲁班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吴见黄早已驻扎到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的建设工地上。技艺高、经验多的他不仅自己干,还手把手地带着其他农民工一起干。
2004年,他转战湖北宜昌三斗坪,投入三峡三期工程。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到顶,次年他便被派往“西电东送”大通道的起点——金沙江水电基地。在川滇交界处的向家坝,他白天泡在施工现场,组织大家立模板、轧钢筋、预埋施工;晚上铺开图纸,反复研究,为第二天的施工做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在的混凝土施工队备仓返工率为零,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
近年来,吴见黄被评为向家坝工程优秀建设者,在全国坝工、模板工技能竞赛中获评优秀,他还晋升为高级技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他由农民工转为正式工;去年,由施工员升格为技术员。
曾经的工友蒋河清说:“吴见黄是我们农民工的骄傲,他让我们知道,只要认真努力工作,就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公司向家坝施工局混凝土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关小猛说,不论是木工、钢筋配料、模板配板,还是生产管理,吴见黄都有丰富的经验。他已从最初的木工变成水电工地上的“多面手”,并在混凝土模板配板技术方面有专长。
吴见黄却说,随着水电建设技术的进步,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保持专长。比如混凝土浇筑所用的木制模板已被标准化生产的钢制多卡模板取代,而局部构造复杂的异形模板配板则需要自己画图设计,再让厂家制造。这样一来,传统的木工和模板工已不能适应需要。
为了提高模板设计水平和效率,吴见黄在一个个不眠夜自学CAD制图软件操作。去年来,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后电站扩机工程中,吴见黄和同事们用电脑绘制了60多个重点部位的模板配板。
如今,时不时能看到新进大学生向吴见黄请教电脑绘图。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的吴越说:“吴师傅没上过大学,却出色地完成许多别人原以为他不可能完成的专业任务,其中的秘诀就是怀揣梦想、勤奋好学。”
这些年来,吴见黄跟着水电建设大军扎根大山、鏖战江河,爱人和孩子都留在距向家坝近千公里以外的湖北宜昌,他一年才能回一次家。
他告诉记者,“儿子给我打电话时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总说‘快了快了’。”可实际上,他前不久主动报名去更加遥远的乌东德,那是国家规划的金沙江水电基地四大世界级水电站的第一梯级,在向家坝上游400多公里处。
记者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说:“改善小家、建设国家,都是我的梦想。”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