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开放翅膀——从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获批看宜昌发展

15.12.2015  15:40

  11月25日,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这是继武汉、黄石两大保税物流中心之后,我省获批的第三家。

  直接受益地——以宜昌为核心的方圆300公里三峡区域,开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建设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有利于宜昌呼应汉渝,加快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推进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位推进,抢抓大好机遇

  “获得国家保税物流中心资格,全国今年只有6家,我省仅此1席,相当珍贵。”宜昌市猇亭区商务局副局长何玉丽难掩激动。

  名额少之又少,机遇稍纵即逝。没让机遇溜走,得益于宜昌认真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经验,深化改革。

  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获国家批准后,宜昌市委敏锐捕捉到其中的黄金价值和改革奥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前往学习取经。

  在宜昌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的想法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确定将该中心选址到最具优势的区位,最终项目落子国家高新区猇亭工业园区,紧临国道、长江云池深水港、紫云铁路、三峡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成为具备水、公、铁、空立体联运条件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并将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作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具体事项。着眼创新发展、倒逼改革,“以建促报、边建边报”。

  12月11日,记者在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看到,占地304亩的园区已初具规模,综合办公大楼、保税仓库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已进入尾期,初步建立三峡区域内300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基本信息及相关数据库。

   引领产业,筑高开放舞台

  得益于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千亿产业支撑,宜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2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宜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已达877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30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30家,出口额增幅超过20%的企业58家。今年,该市外贸物流量、保税物流量分别可达348万吨、80万吨。

  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能给予哪些帮助呢?

  何玉丽说,可提供进口保税、入中心即退税、简单加工、转口贸易。她说,这些服务,将缩短企业进出口业务周期,出口退税时间可从过去的1个月至2个月缩短到7天至8天,减少企业资金占压,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最佳窗口期。据测算,外贸企业入驻后,可降低成本15%-20%。

  对物流产业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目前,全市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22家,省重点物流企业21家,居全省第二位。公路、港口、铁路、航空、快件等业务量增加迅速,在兴发、安琪、东阳光、宜化、奥美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酵母、机电、医药、电子、农产品等出口额将进一步上升。“十三五”,宜昌外贸进出口总额计划突破200亿美元,物流产业向1800亿元冲刺。

   区域融合,增强宜昌引力

  正在打造的三峡城市群,呼唤宜昌成为中心城市,更期待宜昌具有强大的黏合力和辐射力。

  宜昌海关介绍,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其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能帮助宜昌建成“五个中心”,即发展生产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分拨配送中心、展示中心,为正在谋划中的三峡城市群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开放形象提供保障。

  海关方面同时表示,内陆设立自贸区势在必行,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将成为重要砝码,并将承担更多的改革创新任务。

  据了解,近几年来,宜昌周边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其货物进出口岸主要依托宜昌口岸,直接抵达上海港出海,或通过武汉新港、上海港等港口中转。

  以宜昌市的外向型企业为依托,产业将辐射鄂西、渝东、湘北、陕南地区。据统计,宜昌港口已完成的吞吐量中,71%来自周边地区。“政策高地”优势,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到宜昌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实现区域货物流通,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入中心开展分拨业务,建设区域营销中心;助力宜昌建设功能齐全的对外贸易功能平台。(唐宜贵 唐强 杨小红)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