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引热议 有人赞解病痛有人吐槽白花钱
每逢三伏天,“三伏贴”的热度就随之升温,有30年“铁粉”早早捧场,还有外地人甚至老外也在汉敷贴。但同时也有人质疑:长达三年的起效期,各医院神秘的独家配方,都让人对其功效起疑。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治疗效果,其功效到底如何衡量?
近日,哈尔滨的小儿外科医生李清晨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指出,“三伏贴”只是新时代的“巫术”。首先,“止咳贴”没有入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而且对自限性疾病来说,本来就会逐渐好转,即使三年后好转,也并不一定与三伏贴有关,它最多是一个安慰剂。他还提出,三伏贴不考虑纬度全国通用,为了治疗效果还要看日子,实属“故弄玄虚”。
“中西医理论体系不一,用西医体系衡量中医不合适。”武汉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黄金元介绍,三伏贴是介于保健和治疗之间的干预治疗。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毛孔大张,这样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敷贴最主要功效是‘治未病’,起到降低寒症的发作程度和发作次数。”在该院,每年都会做“疗效评价单”,对一部分样本人群长时间跟踪记录,结果显示三伏贴有其独到的效果。该院每年都会做“毒性实验”,就是为了尽可能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药物对人体的刺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宋恩峰教授介绍,中医的疗效评价,主要来自临床疗效和患者体验,即中医内行人和患者口碑。若是纯属“安慰剂”,20年来不可能生命力愈发旺盛,而是早被抛弃。
“刚开展冬病夏治时,来敷贴的一半都是冻疮患者,今年人数比当年翻了数倍,而头伏当天只有一例冻疮患者。”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薛莎认为,效果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敷贴能否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呢?“目前来看,还比较困难。”宋恩峰介绍,中医是经验医学,自古就是走师徒“私密”传承的路子,即使是在今天,中医大师的用药风格也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中医又讲究“辨证施治”,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病,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药物成分和配伍都不一样。因此,中医药不像西药那样,能有个明确“标尺”。对于“三伏贴”的质量标准,各大医院“各自为政”,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武汉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敷贴既没有被纳入医院自制剂管理,也不是医疗器械,所以监管上也有难度。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冬病夏治要做到明确化、标准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在此之前,只能提醒患者擦亮眼睛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