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税缘情

01.08.2014  23:37

        1978年,外公从公安战线转行到了税务所。村里的老人说,那时的外公个子虽然不高,但一穿上税服,就有一种威严劲儿,村里人看见他总会说,“税官”来了。

那时农村的纳税人不成规模,称得上企业的也不多,“税官”就得挨家挨户地跑。外公就骑着他那辆老式的“二八”自行车,跋山涉水,遇到不明白怎么回事的老百姓,总要停下来仔仔细细、不厌其烦地讲上几遍,什么是税法,什么是纳税,交上来的税款都到哪儿去了……外婆说,外公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老家山区8个公社,一辆自行车、一个黑色人造革书包就是他工作的全部装备。由于经常和小商贩打交道,小商贩在背后都管他叫“要小钱的”。那时候,坊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人上环、狗带牌、扒死尸、要小钱”,形容最不受待见的4种工作。也有人管外公叫“老严肃”,说是从来没见他笑过。不过,“老严肃”退休之后倒是一改严肃的形象,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4年前,外公患上了脑血栓,虽然疼痛难忍,但老人家依然把微笑挂在脸上。离开的那天,舅舅遵照外公的遗愿,为他穿上一套整齐的税服,头顶戴的依然是当年的大盖帽。我记得,那是他一直精心保存在衣橱里的一套新税服。外公生前有个书柜始终上着锁,从未见他打开过,我很好奇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宝贝”,直到外婆在整理外公的遗物打开时,我才看到,除了户口簿、身份证,柜子里全是外公的各种荣誉证书,看样子能有几十本,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8年,妈妈从教师转行成为税务局的一名内勤。妈妈说,她做内勤的时候,纳税人已经有了主动缴税的意识,再也不用像外公那样前村后院地到处跑了。几张并排的办公桌,就相当于今天的办税窗口。每月征期,妈妈开发票一坐就是一天。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发票都是手写的,速度有限,还容易出错。当大批的纳税人前来报税时,妈妈忙到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有时候,纳税人虽然等得很着急,但看到妈妈连吃饭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他们不仅理解了,还反过来安慰妈妈不要着急。由于经常工作到腰酸背痛,写字写到手发酸、眼发花,妈妈落下颈肩痛的毛病。但她说开发票时必须要严谨,特别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执法风险非常高,一旦出了错会造成大问题,千万马虎不得。在我印象里,妈妈与纳税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微笑是她的金字招牌,无论纳税人年龄大小,都亲切称呼她为“张姐”。为此,妈妈曾被评为市级“服务之星”。记得小时候,我跟同学们一起去妈妈单位,我指着先进工作者宣传栏中母亲的照片,告诉她们“这就是我妈妈”时,看到同学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我十分骄傲。

        2012年,初入社会的我如愿以偿地加入到国税局这个大家庭中。在这里,我看到领导作风扎实严谨,为我们做出好的表率;我看到现代化的设备高效运转,忙碌着的同事各司其职;我看到办公房间使用的紧凑,同事之间的交流却在增多;我看到纳税服务厅开放式办公,各项服务制度日臻完善,不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也许是特别的缘分,我家祖孙三代都在国税的事业上行走着。我见过的第一代税服和大盖帽,不是在博物馆里,而是在外公的衣架上;我见过手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是在税收宣传的展柜里,而是在妈妈工作的纳税服务厅里;我见过新标准、新要求下严格自律的国税队伍,不是在《新闻联播》里,而是在我真真实实从事的工作岗位上。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