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政三代党员救灾工作小组孝感救灾现场磨砺意志
这支队伍只有4个人,4名党员,他们是湖北省民政厅派往孝感市的救灾工作组。
60年代的组长高建洲,带领80后的包晓霁、张聪和90后的吴秋佳,负责对孝感全市受灾区域进行拉网式核灾排查。
6月30日以来,孝感遭受第四轮暴雨造成的特大洪涝灾害,截至7月13日17时,全市受灾人口156万人,死亡5人,转移安置人口5.5万人,倒房1056户1942间……
这组数据是抽象的,数据背后的人和物却是鲜活的,是高建洲他们看到、听到、触碰到的,是他们一步步用脚丈量出来的。所以,他们敢说这些数据是真实的。
大悟县受灾人口20.8万人,死亡4人,紧急转移安置11589人;孝昌县受灾人口19.2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773人;安陆市受灾人口15.74万人,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5900人;云梦县受灾人口9.4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30人……
灾情日记里,每个数字都让组员们心情沉重。
7月5日至7月13日,9天,2173公里,他们走访了8个县市区、35个乡镇、56村613户,用纸笔和镜头记录下所见所闻,用心和情去感受灾区的阴晴冷暖。
面对大灾 质朴村民心中有大局
按照统一部署,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实情查灾核灾,为民政厅下一步精准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出发前,组里几位年轻人以为,核灾,不就是根据灾区上报数据,到县市区民政部门抽查核实一下账本、表单吗?
“来了之后才知道,我们是要跋山涉水到灾情现场,一家一户地核对数据。”吴秋佳说。
让他们没想到的还有,转移灾区群众,不是村长一喊走,大家马上跟,需要挨家挨户清人,甚至要反复动员,才能保证不漏一人;安置居民,不是政府给个住宿点、保证有饭吃就行,需要民政工作者逐一核实转移状况,根据核实数据发放救灾钱款、物资,才能让安置政策落到实处。
“很多地方,初看以为是一片池塘,当农户从水中捞出水稻秧苗时,我们才知道,这里原是万亩良田。”核灾日记里这一段,是吴秋佳脑子里抹不去的画面。
“稻子在水中泡了十几天,几乎全部绝收。”张聪说起来也是满心的痛。
然而,一线走访,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感动。
7月12日,汉川市麻河镇东岗村,工作组成员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协商,将道路一侧渍涝田地的水向另一侧田地排放。他们解释,既然两边都受涝了,至少保一边吧,希望能尽量减少一点损失,度过这个难关。
在汉川市沉湖地区,沿线多个乡镇房屋、稻田、鱼塘被水浸泡,村民们本能地要求排水自保。但是,沉湖外堤军垦河汛情严峻,一旦溃提,将危机周边更多乡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汉川只能舍小保大,对沉湖沿线乡镇限电停排,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直到7月9日才允许排水。
工作组看到,城隍镇锁泉村,5500多亩大棚蔬菜农田整体被淹,颗粒无收。
最后,村民们还是选择了大局,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池塘里的鱼被大水冲跑,田里的庄稼被雨水泡死,多年积累毁于一旦。站在村民中间,包晓霁的眼眶湿润了。
所以,当记者问及工作组核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四位成员都摇头:“与灾民的损失比,我们的困难算什么呀,真的不值一提。”
安置点里 多方力量参与民政救助
走访各个安置点,检查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保障情况,是工作组的另一项任务。
“7月7日,应城市灾民安置点,折叠床、毛巾被、单衣等物资不足。”日记写完,事情并没有完,工作组赶紧向上级汇报,根据核实的差额,紧急调来1900件物资。
走完市区到乡镇。“应城市陈河镇,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地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当地民政部门一起,将省民政厅发放的救灾物资运送到安置点进行发放。”工作组记录。
走进陈集镇中心中学安置点的时候,食堂刚开饭。高建洲看到,一百多位村民正在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些民政干部正在搬运刚刚送来的折叠床、棉被、纯净水;一批当地志愿者正与民政部门配合,核发救灾物资。工作组成员迅速投入物资核发工作中。
“吃得怎么样啊?合不合口?”高建洲边干活边与村民聊。“蛮好,冇得么事说滴。”端着盒饭的村民笑着回应:这里服务不错,干部们真是很辛苦。
一句简单的话,是老百姓对民政救灾安置工作的肯定,这让高建洲很是欣慰。
边干边创 汉川探索出救灾经验
一路走来,工作组也发现:有些地方只注重救灾,不注重防灾,灾害发生之时,往往措手不及。“救灾工作怎么做才能更有力、更有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心中。
在汉川,他们找到了答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汉川市民政局局长李祖圣介绍,他们在与暴风雨的车轮战中,摸索出一套“三超前”的救灾工作经验。一是超前研究,做好预案准备。今年年初,汉川市民政局就完善了《汉川市民政局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方案》,成立了汉川市民政局救灾应急指挥部。二是超前部署,做好备灾物资准备。不断完善《汉川市救灾物质储备清单》,对瓶装水、方便面等不宜储存的救灾物资,与当地大卖场签订采购协议,与物流企业签订运输协议,借力储备。三是超前动员,做好备灾人员准备。3月初,市民政局就组织了乡镇救灾干部和灾害信息员培训,配齐乡镇报灾终端,并组建5个民政应急专班,按150人规模配齐雨衣、救生衣、胶鞋、应急手电等救灾装备。
有了这般准备,突遇6月底灾情时,汉川市民政部门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对方案,全体干部迅速、有序投入防汛救灾工作中,应急专班深入村组查灾核灾救灾,协助全市10多个乡镇一万多灾民紧急转移安置,2000多件救灾物质按协议从企业快速调出……
不忘初心 灾区一线最能磨练党员意志
正如高建洲所言,与灾民相比,他们的工作强度真的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26岁的吴秋佳而言,这些天的确是一种磨练。
吴秋佳在政府部门工作了四年,在民政厅人事处也干了一年。“以前主要是救灾处负责一线核灾。”他说,自己是第一次到灾区一线。
这九天,他们每天不是冒着狂风暴雨,就是顶着35度以上的酷暑高温,踏着被洪水冲坏的泥泞小路,奔走在灾情最严重的村、弯、畈、垸、组,挨家探访受灾农户。每天晚上,吴秋佳和张聪还要根据全组成员讨论、反馈的信息,整理完工作日记,才能收拾疲惫的身体休息。
面对体力和脑力双重工作强度,他们一直咬牙坚持着。吴秋佳说:“我们都很感谢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对大家的触动都很大,受益也很多。”其他几位在旁点头。
实际上,在这场特大暴雨洪灾中,省民政厅派出了23个这样的工作组,将厅机关近80%的干部分布到各市州、乡镇、村组,以每天200多公里的步伐,与全省5000多名民政人员一起奋战在灾区一线。
他们不会忘记,7月2日,民政厅抗洪救灾工作专题部署会上,厅长彭军坚定的语气:就是要通过这次核灾救灾,倒逼民政工作机制,要“让全体干部体会民众疾苦,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发挥敢于吃苦、连续作战、勇于担当的精神,展示共产党人的风貌。”
他们更不会忘记,每到一地,核灾完毕准备离开时,农户们投来的满眼无奈和满心期盼。每每想到这些,高建洲他们就会心头一紧,“只有更认真、更尽力地工作,才对得起灾区人民的期盼,对得起这一趟救灾之行。”他们说。
7月17日起,新一轮强降水又拉开了序幕,高建洲他们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行。(胡芳华)
图为潭乡上房村农户从水中捞出水稻苗
图为陈集镇中心中学安置点受灾群众就餐
(图为工作组前往应城市天鹅镇抗洪抢险前线查看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