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节系列报道⑦】湖大组图走红网络引发5万师生校友爱校情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思亲、怀乡、恋校之情油然而生。
5万余次阅读,3千多次转发,数百条评论。这几天,湖大人的社交网络空间被一条名为“今天的湖大,长这样……”的图文信息刷屏,暖暖的留言,满满的爱校情充斥着湖大师生校友的网络朋友圈。
1月22日,“世纪严寒”带着飞舞的雪花降临江城,寒假里的沙湖琴园一夜之间成了银装素裹景象。为解师生校友思校恋校之情,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精心拍摄了一组校园雪景组图,于当天下午先后在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平台上发布。图文信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广大校友转发、评论,微博、微信留言板上成为校友们回忆母校生活、感念母校培养的平台。
在推送中,官网、微博、微信分别以“美丽湖大•雪景” “瑞雪兆丰年,银装素裹的我湖” “今天的湖大,长这样……”为题进行了推送,内容包含了28张图片,涵盖了二号体育场、图书馆、教院红楼、逸夫楼、物电楼、嘉会园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内主要建筑的雪景。当晚9点左右,点击量开始爆发式增长,微信点击量迅速破万。截止目前,微博点击数超过7000次,互动量118次;官方微信推送效果明显,截止发稿,公众号后台共监测到46396个账号的点击阅读,点赞数累积4076次,被转发和收藏量达到3176次,评论数219次。
在评论中,有毕业38年的老校友,也有刚来学校半年的大一新生,他们在赞叹校园雪景的同时,纷纷表达了对学校的思念之情,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微信昵称叫“郝劲松”的校友已经毕业38年,那时湖北大学还叫武汉师范学院,他在留言中感叹学校已经旧貌换新颜。“姚华松”在评论中祈福天空作美,不要坏了自己每次回武汉必回学校打一次篮球的习惯。2011届毕业校友“若女子”说,军训时吼了无数遍的“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如今念一遍都要落泪,感怀自己在母校时的青春时光,祝福母校一切安好,希望学弟学妹各有成就。已经毕业7年的“夏雨沙沙”希望自己能有时间回母校,再吃一次嘉会园的饭,在图书馆里坐坐,走走学校每一条路,再看看沙湖。校友“郭晓胖”说,今年毕业十周年,他准备带着老婆孩子重回母校,看看他挥洒青春的地方。
通过微信后台,记者联系上了两位校友。家住宜昌市秭归县的颜道根今年33岁,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高分子专业,那时他所在的学院还叫化材学院。在这里,他度过了最有意义的四年,毕业后进入石油化工行业工作。他回忆说,当年上大学,每次父亲来学校看他,都会拍一张学校正门的图片,父亲的背影成了他一直难以忘怀的场景。如今,父亲去世,他依然保存着父亲拍下的学校正门图。除了毕业后的第2年回过一次学校,颜道根已近10年没回母校。但他说,虽然人已毕业,自己还是一直关注着学校发展,还曾在网络信箱里给学校发展提过建议。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时,他和同学们都高兴了好一阵子。2015年12月底,从外地出差途径武汉的他,专门回到学校,特意在校园里转了转,图书馆、教育超市、学校后门,他都走了个遍。临走时,他用手机又拍了一张学校正门的图片。
52岁的潘奇现在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员,1月23日一大早,他在校友微信里看到了雪景推送信息,马上将链接转给了同学们以及他正在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读大二的外甥女。潘奇说,看到熟悉的场景,感觉亲切而温馨。1983年,他考入我校地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求学期间,他和同学们见证到了学校从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的历史时刻,也经历了跟老师和同学们去庐山、大洪山进行野外考察的难忘岁月。毕业后,他一直关注学校发展,也多次回到学校,看望老师们。
附:毕业季报道记者手记:
离别的日子 从“回家”说起
伴随着校园里阵阵“茄子”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每到此时,我们都会推出毕业季专题报道,今年亦如是。这些天,一直在纠结专题报道开栏的话怎么写。直到有一天,一个毕业8年的校友,站在校史馆门口,满怀深情地唱着校歌。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关于“回家”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希望它能抚平那漫无边际的离愁别绪。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阴。因为有嘉宾参观校史馆,我作为随行记者采访。参观行将结束,我们听到门外传来洪亮的校歌声,所有人出门一探究竟……
唱歌的人叫佟强,我校2003级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18日那天,是佟强30岁生日。在苏州一所国际语言学校教授日语的他,专门请了两天假,在哥哥的陪伴下回到湖大,实现了自己“回母校看看”的生日愿望。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五个小时时间里,佟强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在校史馆。除了那首情真意切的校歌,他还把校史馆和博物馆参观了一个遍。讲解员了解他们来意后,特地为他俩进行了全程讲解。佟强回忆,当年进入湖北大学,唱校歌和讲校史是必修课,在大学的四年里,不管是运动会还是艺术节,唱校歌的环节让他有了一种校歌情节。这才会出现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佟强说,在校史馆和博物馆里,暖色调的灯光下,一件件展品带着他徜徉在学校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他感受到的是无上荣光。
剩下的几个小时,佟强去了沙湖边的湖心亭,他说那里是几代湖大人抹不去的记忆。坐在亭子里,他依稀还能听到当年的吉他声和爽朗的读书声;他去了图书馆,那个他们大二才开始启用的新图书馆,一度成为他们跟朋友炫耀的资本;去了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的教学楼,他说那是见证他成长的地方。
离开前,他带着哥哥去了嘉会园,时隔8年,再吃了一次学校食堂里的饭。他说,这是熟悉的味道,也是久违的味道。
生日愿望是回母校、不唱生日歌唱校歌。作为一个记者,我曾试图挖掘出母校于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让他如此念念不忘。
我努力再三,他给我的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答案。他说,只是因为20岁时,是湖大陪伴他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每一天都很普通,但很真实,如今步入而立之年,他还是想回到当初的起点,走走看看。毕业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学校的网页,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入围媒体影响力百强……学校里的大事小事,佟强如数家珍。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或白发苍苍或全家出动的人回到沙湖琴园,那满含深情的眼神和不断被按下的快门,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过往80多年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湖大人跟佟强一样,在那些早已注定的夏天离开,然后在那些不确定的春夏秋冬里怀念。
怀念军训汇演时声震八方的口号声和重复着的“舍不得”,怀念那些学富五车的引路人和他们的谆谆教诲。在四月的森林公园里、十月的落雁岛上,你一边啃着烤焦的肉串一边傻傻地笑;怀念二号馆的人声鼎沸和七连冠的荣耀,也怀念图书馆里放下又拿起的书本,四六级考试前你会挑灯夜战,研究生考试前你会焦躁不安;怀念寝室里温馨的卧谈,谈理想、谈未来、谈帅哥美女、谈八卦轶事;怀念球场上火星四溅的对抗和血气方刚的小冲突,大学生活动中心背后你踩着溜冰鞋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站起;怀念欢歌笑语的排练厅、掌声雷动的小礼堂、月亮广场的路灯、社团组织里的大会小会、拉过的横幅、献过的爱心和逸夫楼前上升又落下的学士帽;怀念男生楼前焦急的张望,女生楼下停着的单车,球场边晒红了小脸的女生给男生递上的一瓶矿泉水,也会时常想起最后一顿的“散伙饭”,举杯前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
过不了多久,又有一批人带着这些我们称之为“念想”的东西离开。那时,我也会无比期待,期待讲述关于你们的“回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