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东港200万公斤黄金梨滞销 百户梨农盼买家
10年前,鄂州市杜山镇东港村引进黄金梨新品种,数百村民响应号召,拔掉庄稼,改种梨树,以图发家致富;10年后,梨农们却遭遇果梨烂在枝头无人问津的尴尬。有专家指出,打造下游销售产业链,提升产品知名度是破局关键。
种梨大户:2万斤梨,九成被爱心人士义购
2日,鄂州市杜山镇东港村二组村民陈安兰家的梨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顾客。鄂州市吉时宇有限公司200多名员工来此采摘黄金梨。据该公司活动负责人孟华地介绍,开展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陈安兰解决果梨滞销难题,所有员工当天共计购梨6000多斤。
陈安兰是东港村有名的种梨大户。4年前丈夫去世后,她靠打点梨园养育身患残疾的儿子。一对双胞胎孙子出生后,家庭压力进一步加剧。她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鄂州市供电公司、微笑志愿者团队以及爱心企业家纷纷前去义购。“要不是这些好心人,我的梨子哪能卖得这么好?”陈安兰说。
在社会爱心力量的帮助下,陈安兰果园新产的2万多斤黄金梨仅剩一成。
但在东港村,像陈安兰这么好运的只是少数,多数梨农家的梨却烂在枝头。
滞销现状:200万公斤黄金梨盼“婆家”
2日,与陈安兰同样靠卖梨为生的村民詹春梅整个上午仅买出15斤梨。今年74岁的她,因为记性越来越不好,她特地在卖梨的小车上写下每日的销售情况。歪歪扭扭的字迹显示,7月15日梨园开市,当天共计销售近百斤,单价为5元/斤;7月16日,销售与前一天几乎持平,单价降至4元/斤……记者发现,随着黄金梨陆续大规模上市,单价和销售量直线下降。目前,零售价为2元/斤。
看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和偶尔停车问梨的路人,詹春梅只能开出“价格多少随你给”的促销绝招。詹春梅告诉记者,几年前村组号召大伙种植黄金梨,免费提供果苗。眼见种粮、种棉收入不高,她索性将余下的5亩土地全部改种梨树。“起初卖梨的人少,还是挺挣钱的。”她说。去年,詹春梅给梨园施了5次肥料,打了8次农药,生产资料总投资2000余元。这些投入,至今仍未回本。
像詹春梅这样的梨农,在东港村约有上百户。
东港村位于九十里长港的中游,农业种植区位优势明显。该村种植黄金梨源于2004年,据其2009年申报“黄金梨标准化科普示范种植”项目资料显示,全村80%农户从事黄金梨种植,年产量可达600万公斤。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开发和流转,一些梨园转作它用。目前东港村仅两个村组从事梨园生产,总面积约1000亩。目前黄金梨进入丰产期,按照该村副主任杜祖林估算,今年梨树总产量逾200万公斤,基本上处于滞销状态。
专家分析:缺乏下游销售市场是症结所在
如此高额的产量却没有一个下游销售市场,鄂州市林业局实验林场场长胡敏听闻东港黄金梨滞销的情况后,一语道破问题的症结。
胡敏指出,东港村黄金梨虽然卖相不占优势,但口感细嫩、水分足。然而,东港村除了一两家梨园引入市场化管理理念外,多数梨农呈现“小打小闹”“各自为阵”、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形态,并未形成完整的产销链条。
与此同时,由于宣传和品牌包装不足,东港黄金梨并未像“沼山胡柚”“燕矶葡萄”一样打开知名度。“即便黄金梨走进鲜果市场,也鲜有鄂州人知道该梨产自东港。”胡敏称。
据悉,近年来,该村虽引进台湾企业,试图由此引入标准化深加工及市场化经营理念,可惜收效甚微。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