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一带一路” 在汉建筑央企首聘外籍留学生

17.05.2016  07:46

  库萨米正在上测量课

  “我们也想搭乘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风车。”昨日,来自中东也门共和国的小伙子库萨米用流利的中文说,他和同学苏巴意即将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已与中铁大桥局签约,成为这家在汉央企的正式员工,6月15日即将来汉报到。这也是中铁大桥局历史上首次聘用外籍留学生员工。

  几乎同一时间,在汉央企一冶集团海外公司负责人也奔赴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招聘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外籍留学生,目前有意向的15人中,国籍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沙特、也门、埃及、喀麦隆、尼日利亚等7个国家,有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专业涵盖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开拓“一带一路

  企业遭遇国际人才短板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铁大桥局、一冶等建筑施工企业加大海外拓展,项目涵盖桥梁、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冶金、新城等,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两大企业在建海外工程合同额超过168亿元,对国际化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

  过去,施工企业海外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中国员工忠诚度高,但普遍对国外风土文化和国际规则不够了解,语言能过关的综合型工程师较少,通晓国际融资、税务等解决方案的人才奇缺,企业不得不为此“交学费”;二是在海外项目当地招聘的人才,这些外籍员工上手快,对项目推动大,但他们不会轻易离开当地,企业在其他国家开拓项目时,往往“带不走”。

  在印度待过6年的一冶集团海外公司党委书记毛洪涛深有感触:“国际化人才方面,我们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企业都有差距,我在印度承接项目时,坐在谈判桌上,总感觉背后的支撑体系不够,这源于我们缺乏国际化高管人才。

  “试水”招聘外籍留学生

  “破冰之旅”反响热烈

  如今,在汉建筑企业开始谋求海外人才引进的“第三种模式”:直接招聘在国内的外籍留学生。“两名也门留学生除了专业成绩优异,他们还热爱中国,中文说得很好,综合素质很高。这么一来,员工忠诚度高,还了解中国和本国的两种文化,满足了海外项目的需求。”中铁大桥局人力资源部科长张仁青说。

  毛洪涛透露,刚刚在国内两所大学进行的招聘会,吸引了60多名留学生前来应聘,反响热烈。他们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进入中国企业意愿强烈。“其中部分留学生在中国待了六七年,成绩优异,精通中文,他们会先进入一冶上班实习,再送到我们在‘一带一路’的海外分公司。”一冶人士表示,他们正在开创双向留学生招聘模式——招两种人,一种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另一种是在中国留学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

  外籍留学生认同

  “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

  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24岁的也门小伙库萨米,他流利的中文让记者惊讶。库萨米说,他高中毕业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获得政府提供的出国学习机会,被派往中国,先在同济大学学习了一年汉语,然后在西南交大学习了4年土木工程。“中铁大桥局这个月来招聘,我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简历。”库萨米说:“我们中东地区如果要建桥,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建。也门还没有一座像中铁大桥局建的那些大而漂亮的桥,我将来会成为一名工程师,可以回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库萨米说,他知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只对中国,对其他国家都有好处”。他认为自己具有优势,“我精通中文、英语、阿拉伯语三种语言,也接触了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不论将来大桥局把我派到哪里,我都得心应手。”库萨米也非常认同中国文化,他对中文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文化和古代史。

  目前,他和同学正在中铁大桥局和西南交大联合设立的“定向班”学习国际土木工程管理、菲迪克条款(国际项目管理规范)等定制课程,正式入职后将进入中铁大桥局海外项目工作。

(责任编辑: 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