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传递“医学温暖”
通讯员:蒋明、童欧慧
5月22日晚8点半,武汉大学医学部521、522、523教室依旧灯火通明。
一堂讨论课正在进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
“我明白了恪守医德不仅仅是法律所规定的事务,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从心底散发的善良。”
“老师带着我们领略医学伦理知识中的魅力,理论+案例的实践能很好地巩固所学,每一次实践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伦理学背景,这确实发人深思。”
“与其他医学专业课相较,《医学伦理学》对我们的影响更深远。通过学习,我逐渐明白医德对于一名医生的重要性,同时行医不仅需要治愈患者身体的病痛,更需要治愈患者受伤的心灵。”
……
两个小时的讨论课下来,大家直抒胸臆,充分说明了自身对于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体会,在分享交流中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同时也再一次认清了脚下的道路、坚定了前行的方向,可谓收获满满。
在医学部,最近的几个小故事在学生们当中广为流传——
5月7日,一篇题为“她坐了趟高铁,发了条朋友圈,看过的人都点了赞!”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分别超过100万和60万。故事中的施救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管茜的举动赢得频频点赞,其“挺身而出、守护左右、义无反顾”的高尚品质被大家津津乐道。
“救死扶伤本就是医生的职责,碰到这种情况,自己伸出援手是责无旁贷的。”面对大家的称赞,管茜如是说。
无独有偶,4月下旬,一封用毛笔写好的感谢信粘贴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里。
故事是这样的:一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医的九旬老人从病房走失,遇见了好心的他——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2018级研究生吴颖俊。吴颖俊耐心地陪伴老人一个小时,并通过联系医院住院部和保安,得以让老人与家人重逢。
“只是举手之劳,老人没事就好。”面对找到他采访的记者时,吴颖俊这样说。
近年来,按照医学人才培养新要求,武汉大学医学部坚持把“课堂思政”、医德培养和专业传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通过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目前,武汉大学医学部已面向医学生开设医学伦理学、伦理与职业态度、医学史、早期接触临床、关怀理念与实践、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7门课程,每年共计231学时、约2300多名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正是在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浸染下,不论是已在工作岗位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教授,还是在校医学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温暖人心的一幕幕不断上演——
诸如感动中国人物——武汉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医生桂希恩;在8000米高空沉着施救的荆楚楷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沈吟教授;在外六次出手救人的“暖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金雅磊;充满人文关怀的“救护之翼团队”;公交车上挽救突发疾病老人的五名医学生;“全国自强之星”杨应成……这些先进典型在实力践行医师职业精神的同时,无不感动和温暖着众人。
医学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王传中教授,退休后还一直坚守在伦理学教学课堂上。他认为,医学生的课堂要始终坚持“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五性”(正能量性、引导性、科学性、鲜明性、启发性)相结合,做到前后贯通,努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不仅能救死扶伤,更能向公众传递医学的温暖。
(编辑: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