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工程”的宜都人

16.05.2016  18:50

(李广彦)日前,记者来到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10标段采访。几个月前,眼前这块土地被挖出足球场大的深坑,而今,深坑里开来火车头一般的钢模台车。“刚完成了混凝土底板浇注,现在正组装台车,扎牢钢筋模板。”葛洲坝基础公司项目部生产经理王根峰说罢手指一身桔红色工作服的施工队长补充道:他就是你们宜都人。 

在家乡,“宜都”两字听起来习以为常,但在异土他乡却格外亲切。施工队长赶忙上前,握手、递烟……他叫辛颖,宜都市五眼泉毛家沱人,年方37岁,却是“老江湖”, 2002年,23岁时他跟着师傅出来干工程,十几年来,很多左邻右舍、乡亲乡亲跟他出来见世面,现今这支宜都人为班底的施工队已有五六十人。完成四川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后,2015年11月他们又转战到鄂北。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革命老区大悟县,全长近270公里,计划“三年通水、五年建成”,总投资180亿元,号称湖北“一号工程”。 葛洲坝基础公司承担1560米暗涵工程,暗涵为宽4.5米、高5.5米的双孔箱涵,标的额1.16亿。辛颖带领的宜都施工队负责一工区。 

他手指深坑说:“我们工区有一台钢模台车,三套拼装模板。钢模台车组装技术要求高,开动起来效率高,现在已经完成45米箱涵混凝土浇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人民承诺的民生工程。工程实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三检制”,施工单位必须严把第一关,不然就会劳民伤财。每个分部工程技术交底会后,他们都严格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自查发现质量问题后,主动返工重建。 

模板工杨先军说 :“我们是凭良心搞事,不能给宜都人抹黑。”他是高坝洲天平山村人,今年53岁,以前在村里干木匠。2000年出来干工程,现在每月收入四五千元,挣来的钱供儿子读大学,今年孩子毕业,杨先军颇有成就感。 

这支队伍参建大小工程十多处,修路架桥,挖涵打洞, 无所不能,小到家乡的红东公路,大到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江西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啃下不少硬骨头。“人人都参加过大工程,现在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争荣誉。这些天常下雨,我们就多做些钢筋加工等后勤工作.......” 58岁的许长喜,过去在老家搞过经营,承包当过小经理,如今大工程洗礼让他脱胎换骨一般。 

眼下正值雨季,施工队边抓进度边防汛。汛期施工引水排水都要考虑到,为此工区配了4台抽水机。 

安全是辛颖最操心的事情,他说:“走南闯北,吃苦不怕,最怕的是安全出事故。从机械安全到用电安全,从生产安全到人生安全,处处考虑周全,每天专人安全巡视,每个人来时完完整整,回去也是完完整整,我的心才算踏实,进场150多天,还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塔吊上“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大字是工地每个人的心愿。 

工区位于枣阳市环城办事处杨坡村,分主工地、钢筋厂和设备三个区域, 白色的板房被起伏麦浪簇拥。工区内辟有花园和菜地,醒目处挂有各种规范警示牌,一只从江西带来叫“虎子”的狗子摇尾撒欢。门前立有“保护野生动物,不打鸟,不捉蛇,不捉青蛙”“保护野生动物,建设和谐美丽鄂北”的宣传牌,一派文明和谐景象。采访遇见54岁的会计吴辉元,正为当地村民杨帮奎办理青苗补偿费。杨老汉说:施工队从来不给我们添麻烦,都是好人。 

吴辉元是天平山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曾当过村组干部。如今他在鄂北,儿子在江西一个水电站工地,老伴在家里打理400多根柑子树,家庭收入年年稳中有升,他洋溢着幸福笑容。 

四海为家,饮食多样,他们适应了漂泊生活,但还是家乡菜最香。食堂两个炊事员,都是老家来的跟班,其中赵细娥是高坝洲白鸭垴人,老公一直在工地,最近有事回家了。同村的姚芳老公在江西工地,她在鄂北,夫妻天各一方,为生活奔波。盛情留饭而时间不许,“把腊蹄子留着等您下次来……”宜都人总是这般热情好客,何况异土遇老乡,两眼泪汪旺! 

一年四季奔波,平时很少回家,跑遍山山水水,但没时间去旅游。我情不自禁为这些家乡人拍张合影。张张笑脸仿佛能飞回故乡看见他们的亲人;竖起的大拇指分明是一份自信:我们是宜都人,不负一号工程!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