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农的“农庄”梦
(伍梅 项兴坤)“国家新农村政策就是好,农村和城市一样,喝上自来水,公路村村通,现在漳河水不要24小时就进了责任田,种田再也不用愁了,城里我是不去了,我还要好好种几年田,实现我的农庄梦。”——2016年2月20日,历经4 个月、投资近1个亿的湖北省漳河水库二干渠灌区——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才丰村李台渠续建配套工程胜利竣工,才丰村村民、60岁的项祖民激动地站在已硬化、功能完善的渠道上向人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项祖明家住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才丰村四组,才丰村位于湖北省漳河水库漳河二干渠和李台渠交汇处,是一个地道的漳河灌区农民,儿子和女儿在上世纪末就进了荆州城安家落户,家里近三十亩责任田全靠他老两口打理,而灌溉用水一直是老项的心头之患。
虽然住在二干渠渠道旁边,分田到户以来,往往是看得见水而放不到水,因为跨乡镇、跨村组,受区域影响,放水灌溉十分困难。为了有个好的水源,老项为此操劳了三十年,先是在靠近渠道旁边的地方挖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大塘养鱼,主要是为责任田灌溉,暂时解决了灌溉问题,但靠天来水不说,还每隔两年要请挖机为池塘清淤,既费神又费钱费时。后来,他又继续开挖水井、机井,也没有管几年,地下水位下降,机井也不起作用了,为了有个固定放心的水源,老项又心疼地拿出几亩责任田跟别人置换了二口池塘,但一遇旱情严重的年份,几口塘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为此,老项常常叹道:“我种个田真难!要是漳河水能直接灌进我的田里就好了”。看到父亲这么辛苦,他儿子多次要他放弃种田,到城里去安度晚年,可他舍不得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和生他养他的村庄。更重要的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他想当一个农庄主。可这个梦想因缺水而让他如水中望月般的可望而不可及、镜中看花般的虚无飘渺。
2015年3月,荆州市荆州区开始了惠民饮水工程,把长江水通过22公里管道直接到他的家,他家从此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
2015年,国家对漳河水库水利工程投资近一个亿,漳河工程管理局重点对漳河二干渠进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整治改造。8月2日,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对李台渠灌溉网络进行了全面疏通硬化、建涵闸等,此项工程将惠及包括才丰村在内的50个村组40万亩田地和鱼塘,老项和村民们再也不会为水发愁了。
二干渠灌区渠间配套工程开工后,工地上每天都是红旗招展,车来人往,机器轰隆,火热的建设场面让老项难耐心头的激动,隔三差五跑到渠道上看工程的进展情况,当他得知,如果李台渠渠间配套工程修好后,漳河水不要24小时就可以到他田里时,他心里暖融融的,天旱之患终于解决了!他似乎看到了田野里金黄的谷子、鱼塘里跳跃的鱼群、满院欢叫的鸡鸭……他脸上的笑容就像九月里盛开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