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9处水体年内摘“黑” 看看有没你家周边的
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2017年列入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的19处水体,将在年内全部整治完毕。具体包括18条河流和1座湖泊。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
去年,我市对辖区内的黑臭水体展开调查。对于可能存在争议、预评估结果为无黑臭的城市水体,委托专业机构对城市水体周边社区居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调查问卷。
按照要求,调查问卷有效数量不少于100份,如认为有“黑”或“臭”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则应认定该水体为“黑臭水体”。
结合调查结果,我市明确今年重点治理的19条水体名单,分别为:黄孝河、机场河、巡司河(武昌段)、巡司河(洪山段)、南湖连通港、沙湖港、东洋港、夹套河(洪山段)、夹套河(武昌段)、杨园临江明沟、秀湖明渠、青山港、武钢二号明渠、幸福二路明渠、四季港、朱家老港、纱帽城区排水明沟、金鞭港、鄢家湖。
按照计划,今年8月前,黑臭水体整治建设项目将完成80%以上,年底全面完成整治。这也是今年我市“四水”共治的重要任务之一。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整治将综合考虑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对已黑臭水体本身的净化,原则上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补水(含原黑臭水体)水质应满足“无黑臭”的水质指标要求。
整治过程中,相关责任单位会定期发布整治进展,市民可全程监督,可通过本报全民共治“四水”互动平台反映。
对整治工作推进不力、目标进展滞后的单位,将给予通报和约谈单位负责人;对玩忽职守、履职缺位等导致整治工作未完成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负责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严肃处理。
整治完毕后,市、区将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将在媒体上公布。
黑臭水体治理后期维护需跟上
外源截留清水补源最核心
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本报全民共治“四水”互动平台开辟以来,市民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市民抱怨个别水体“年年治年年臭”,治理工作看不到成效。昨日,市水务部门专家就此作出回复,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彻底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的努力。特别是治理后的维护,亟须跟上。
针对黑臭水体的治理,以往有在河道内种植花草或者投放处理药剂的经验。这些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还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原则是“综合措施、技术集成、统筹管理、长效运行”,关键措施主要包括:外源截留、内源控制、清水补源、自净强化和人工净化,其中外源截留和清水补源最为核心。
要实现这些,不仅要完成多个复杂的工程,还要进行持续的日常监管。以今年被纳入“黑臭”名单的机场河为例,涉及的工程措施就有11项,包括汉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常青北路污水泵站及污水干管工程、机场河箱涵清淤疏浚等。与此同时,还有5项管理措施必须跟进,包括分散工业废水排放管控、水体周边垃圾清除及水面保洁等。
专家表示,黑臭水体与每个居民息息相关,在监测治理的工作中,环保企业和市民的参与也能起到一定补充作用。特别是位于公园、高校或小区内的水体,如若发生变黑变臭等问题,相关责任单位一定要立刻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治理。市水务部门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与支持。
市民网友留言>>>
匿名:东西湖区马池路两条水渠,紧临常青花园、都市假日和美联等众多小区,常年臭气熏天。
市民王珺:武汉经济开发区翰林苑小区,小区内池塘水体变黑,长期恶臭难闻,排水管网被封,架空层的租户往池塘里排生活污水,望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市民王女士:常青花园四小区的西门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臭水湖,湖水发黑。这里是机场的必经之路,影响武汉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