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蓝天白云成底色
刚刚过去的2016年,黄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绩不俗。
翻开市环保局去年工作总结,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字:2016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100)267天,比例为73.0%,较2015年增加22天,增加6.0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为89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3微克/立方米,降幅12.7%。细颗粒物(PM2.5)均值为5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1微克/立方米,降幅16.2%。
空气质量越来越好,“黄石蓝”越来越多,这些是如何实现的?
2015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确保黄石早日迎来蓝天常驻。
回眸2016,“蓝天白云”是黄石良好生态环境最直观的表现。然而,面对好天气的“优异成绩”,全市上下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一场场环保攻坚战的启帷,一项项治理举措的实施,为市民创造了更加清新舒畅的好空气,为宜居运动新城奉献出更多晴朗明净的天空——
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助力绿色发展
来自武汉的游客丁女士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环保监测软件,空气质量指数地图显示,黄石AQI指数为87,与周边区域的连片紫色或深棕色形成强烈对比。丁女士告诉记者,黄石的好天气吸引了很多像她一样的“避霾客”。
感同身受的背后,凝聚了黄石市科学运筹的思路与举措。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黄石市形成了党政齐抓、党政同责、统筹协调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2015年11月6日,我市成立黄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周先旺亲自任政委,市长董卫民挂帅任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军任指挥长,地方政府和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办公室设置在市环保局,内设工作督查、质量监测、综合宣传、案件督查等工作小组,从公安、建设、国土、环保、城管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及时协调、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直部门也均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负责人员,全市形成了“环保综合监管、地方属地监管、行业部门监管”的责任体系,有力的推进了工作的落实。
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市环保局快速反应,迅速组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积极部署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环保局局长徐崇斌多次召开会议亲自动员,要求全局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合力吹响大气污染防治歼灭战的冲锋号。同时组建机构,精心谋划,于2015年11月18日下发《黄石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方案》,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各城区、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今后指挥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环保局抽调了6名业务骨干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并协调在各指挥部成员部门抽调人员到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同时,每半月在《黄石日报》和《东楚晚报》上通报各县(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宣传报道要点》,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发挥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在2016年,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共召开工作联席会6次,按照全省工作要点制定下发年度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并开展工作督查,督办整改各类大气污染问题800余个,较好的落实了各项工作要求。
优美宜人的生态生存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广泛最长远最直接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深入人心,我市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远远不够;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看,环境也是生产力,治理污染也是招商引资的需要,环境优则能吸引投资者,环境劣则只能排斥投资者。改善城市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开展大气污染整治是发展需要,也有现实基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在全市打响。
铁腕施治,坚决打赢治污攻坚战役
市民梁欣喜欢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的美景。在外地朋友的一片赞叹声中,她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如今,许多和梁欣一样的刷屏族,在微博、微信上、网络上不断派送黄石的蓝天,已经成为黄石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骄傲。
正如徐崇斌感慨的那样,黄石的大气治理,可谓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6年10月20日上午,在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副市长杜水生的统一指挥下,下陆区政府集中拆除了美尔雅、新兴管业等3家企业的5台燃煤小锅炉。至此,下陆区去年对企业燃煤小锅炉共拆除12台,改用清洁能源7台,同时淘汰社区茶水小锅炉、豆腐作坊小锅炉等10台,使该区10蒸吨以下的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完毕。
这是我市加强工业企业治理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淘汰燃煤锅炉,市大气污染防治办下发了《黄石市2016年度燃煤小锅炉淘汰实施方案》,去年我市拆除改造锅炉63台共计136.4蒸汽吨,全面淘汰或改造了城区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同时加大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开展锦绣纺织锅炉煤改气等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27个,减少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减4604.96吨,氮氧化物减4877.76吨。推进加油气站油气治理,去年全市共完成油气改造的加油站52家,其中中石油11家、中石化28家,民营13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工业治理项目14个,预计估算减排VOCs 1630吨。开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2016年度共开展创建“湖北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6家,其中4家已经由省经信部门进行了验收;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25个,完成23个。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黄石人民的期盼,更是我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
“宁可牺牲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彻底改善大气环境!”
铁腕、铁律、铁面、铁心,市委、市政府对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信心十足——
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环卫机械车辆每天作业时间不低于16小时,主干道洒水、洗扫作业每天至少6次,次干道每天不低于5次。现全市共有机械化清扫车36台,包含大型清扫车14台,高压冲洗车9台(其中雾炮车5台),清扫车13台。道路清扫保洁总面积683.26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作业面积546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79.91%。在城区进出主要道路建设了6座车辆冲洗设施。同时强化了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按照“工地标准围挡、主要道路硬化、车辆冲洗、裸土全覆盖、垃圾及时转运、高空喷淋”六项措施的要求开展工地整治,目前全市在建、待建和拆迁工地109个,完成整治69个,整改完成率63.3%。
加快黄标车淘汰,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强制淘汰2005年前营运的黄标车,鼓励私人黄标车提前淘汰。2016年全市淘汰黄标车2512辆,提前完成湖北省下达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把新建项目产业政策关,新、扩、改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2016年我市未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同时鼓励过剩产能退出,在加大环保等执法力度基础上,给予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推动压缩过剩产能。2016年,位于我市主城区的新冶钢东钢焦化厂全面关停,新兴管业公司制定了《黄石新兴环保升级搬迁改造工作方案》和《黄石新兴厂区主要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一次次铁腕行动,出实招、出新招,招招见效, 打出了声势, 治出了成效,彰显了全市上下对大气污染零容忍、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综合监管,多方合力共护白云蓝天
“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多方合力共同实施的六大措施,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严控面源污染,我市开展了秸秆禁烧工作。明确市、县和乡镇政府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责任,严格实施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大冶市等乡镇秸秆焚烧情况利用无人机开展监察,严肃查处禁烧区内的违法焚烧秸秆行为,并对大冶市部分乡镇开展了行政约谈,对乡镇领导进行了问责。2016年国家未通报我市有火点。
为加强道路车辆管理,我市开展了车辆超载超限和抛洒的整治行动,强制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杜绝带泥土上路行驶,严禁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严肃查处各类超载超限上路行驶车辆,在全市主要路段设检查点12个,24小时进行管控,共查处超载货车9840起,切割加高栏板货车1458台,抛洒658起,货车闯禁令253起,暂扣车辆127台。
为严厉整治矿山扬尘,我市对城区内的所有露天矿山实施严格管控,依法取缔非法采石企业,要求手续不全、措施不到位的矿山进行停产整改。11月22日,市纪委通报了对防治大气污染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查处的情况,8名相关人员被追究责任。目前城区的所有矿山均在停产、关闭或进行生态恢复状态。另外,为提升行政效能,提高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按时完成下达的大气治理工作任务,去年4月29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对工作不力的有关城区和部门进行了挂牌和约谈。
为管住汽车尾气这个重大的污染源头,去年3月1日,我市明确规定中心城区货车禁止通行,去年12月5日起再次扩大禁行区范围,明确大泉路、黄石大道(青龙阁至新冶钢一门段)、月亮山隧道、东方大道、铁贺线(铁山段)禁止1.9吨以上(含1.9吨)货车、黄标车行驶。并利用摄像头拍照对黄标车闯限进行处罚,全年处罚黄标车闯限1000余辆。同时设卡12处加强执法检查,全年共查闯禁限车辆16000余辆。
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市进一步严格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我市淘汰落后产能煤炭开采企业16家,淘汰煤炭开展落后产能135万吨;共淘汰落后钢铁企业3家,淘汰产能129万吨(粗钢产能69万吨,炼铁产能60万吨)。
为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2016年在全市各类餐饮企业1330家中,督促安装油烟净化设施581家,取缔露天烧烤59家。
为治理工业扬尘,我市开展工业堆场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共排查29处工业露天堆场,全部进行了抑尘整治,整治面积约15万平米。
“治霾”之路艰辛而曲折,但黄石守护白云蓝天之志从未歇步。
治污“治重点”,加大涉气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先后组织了码头货场扬尘检查、秀山地区粉尘检查等执法行动。将突击检查发现大气污染问题企业交办给相关监管责任单位。对水源地码头、秀山地区等重点区域的严重违法企业实施了拆除。
治污有创新,创新环境监管联动机制,大气重点企业除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外,市环境监察执法队员对每个重点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
治污有手段,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全市各部门继续深入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行动,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去年8月底,黄石市在接到环保部执法大练兵的通知后,迅速响应,周密部署,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全市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开展,取得辉煌成绩。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6起,罚款589万余元,实施查封扣押38起、停产限产83起、按日计罚2起、移送行政拘留8起、移送刑事案件1起,创造了单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数、罚款数历史最高,单月四个配套办法及移送刑事案件使用最全且最多等多项记录,在我市掀起了一场“环境执法大风暴”。
治污有保障,对新能源企业给予财政补贴,2016年安排专项资金120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按每度电0.1至0.2元的标准给予补贴。鼓励公交车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汽车,并给予每年200万元财政补贴。加大污染综合防治投入,预算安排排污费专项资金2300万元专项用于环保能力建设。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对淘汰、关闭、转型、技改升级的污染企业给予补助。多方筹集资金4.8亿元用于重点企业关闭退出后的职工安置。强化扬尘资金投入,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强化道路、建筑工地及堆场扬尘控制。加大森林城市创建资金投入,拨付创建专款3000万。2016年全年统计各项治理大气污染的资金共计达到了6.36亿元。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一笔“长远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充满民生情怀的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举全市之力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滚石上山的精神,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