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放眼未来才能改好当下

05.09.2014  10:35

  教育改革错综复杂,很多政策可能注定只是过渡性的,但在过渡期具体怎么做,则要更多着眼于改革终极目的。长远来看,高考改革的关键还是能否在录取制度上有实质性突破。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昨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这次高考改革,在很多方面回应了舆论关切,包括取消文理分科,推进外语科目两次考等,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对化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教育积弊,改革做出了很多制度尝试,符合民意长久以来的期待。

  当然,一些改革方案初衷虽好,在执行中是否会走样、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看具体落实情况。比如颇受关注的文理不分科,初衷是为改变高中教学从低年级就分科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如果今后各地中学都能切实转变理念,重视所有科目的教学,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那改革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但很多人担心的是,如果中学还是围绕考试来组织教学,那么,很可能还是集中开设某些科目,并鼓励学生集中选择,这样一来,所谓“文理不分科”也就会被架空。

  再如,方案中还提到“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2001年“新课改”鼓励各地开展教育改革,并逐步放开分省命题,所以现在有人疑惑这是否“倒退”。但是否“倒退”,还是要看改革的具体走向。如果统一高考之后,对应的还是集中录取,那么,恢复全国统一命题价值有限;如果能实行基于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那么,则将是很大的进步。全国所有考生能在各地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再用考试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这就突破了现在的分省按计划录取,最终实现了学生自由报考、自由申请、大学自主招生。

  由此可见,教育改革错综复杂,很多政策可能注定只是过渡性的,但在过渡期具体怎么做,则要更多着眼于改革终极目的。长远来看,高考改革的关键还是能否在录取制度上有实质性突破。打破现在的集中录取,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

  这次高考方案,也提到了录取制度改革,比较重要的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对此很多学者呼吁的方向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此,就能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互选。

  不过从目前的方案来看,高考录取制度的走向还不明朗,因此期待试点省市在制订高考改革方案时,能在录取制度上有实质性突破。结合录取制度的最终改革,现在文理不分科等科目改革的价值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