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逐步走向社会 墙内书香墙外亦飘香

23.04.2015  16:05

  10日,在第六届“书香飘洪山”活动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宣布向武汉市洪山区居民开放,不久后他们就能凭身份证前来办理借阅证。当天,5所高校图书馆成为洪山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在上月开始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中,列出这样一条:“鼓励支持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及其他类型的专业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我省有123所高校。众多高校图书馆怎样逐步走向社会,引领阅读风气?

  不再只是墙内的风景

  高校图书馆,一直是象牙塔里的美丽风景。

  随着我省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一些高校图书馆开放部分馆藏资源,接待部分社会读者。

  武汉市在“读书之城”建设中,希望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武昌区党政机关干部和专业人员办理一批借阅证,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为洪山区的机关干部和居民办理一定数量的借书证,有限度地开放;湖北大学图书馆已为社会读者办理了1万余张借书证。

  余凤武是武汉市蔡甸区的一名中学教师。2012年暑假,他带着儿子来到江汉大学图书馆,办了两张借阅证。此后,父子俩每个周末都来看书、借书。他笑言,自己一家子都爱看书,但收入不高、买书较贵,身边资源又少,以前在读书上总是“半饥半饱”。学校图书馆藏书这么丰富,让全家人不再“闹饥荒”。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说,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高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风尚的应有之义。今后将加大开放力度,如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由地方财政投入部分资金,高校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闲置图书外借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假期和其他利用率不高的时间,设立公众开放日,等等。

  大门尚不可能完全敞开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是,全国高校图书馆迈出的脚步普遍较慢。

  我省部分已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都强调有限度地开放,更多图书馆尚未将开放之事明确提上日程。“向社会完全敞开大门,目前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都还难以做到。”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大图书馆馆长李玉海教授直言,欧美国家的图书馆体系较为发达;而在我国,图书馆仍是稀缺资源,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对校内师生教学科研的支撑都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在该馆,一些校外读者凭教授推荐、研修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可办理借书证,每次借阅数量和期限不同于校内师生。“馆藏资源不能闲置,要用起来。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读者太多,势必影响教学。”李玉海认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一个趋势,但何时能实现、在什么程度上开放,都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开放后会增加信息登记、借阅担保等管理难度,或带来破损量增加、维护经费增长、绝版图书遗失等隐患,尤其担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态度比较谨慎。另外,各馆购买或享有的数字资源由于版权限制,往往也不能对外开放。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读者被拒之门外。在许多高校图书馆,有需要的读者可凭单位介绍信、身份证等,经同意后入馆查阅资料;图书馆还会提供科技查新等服务。

   服务并不囿于借书还书

  华中农大图书馆副馆长周迪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社会读者似乎没有想像中那么“热情”。市民可以凭身份证、工作证等有效证件来馆查阅,但每年实际前来的人次并不多;为洪山区团体办理的一批借书证,这两年大多处在“休眠”状态。省农科院由于毗邻该校、研究方向相近、合作较多,倒一直是馆里的常客。

  高校人士分析,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校图书馆与公众图书馆的定位不同,馆藏资源配置与学科联系紧密,校外读者往往是有专业学习或科研的需求才来。“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不仅仅是借书、还书。”李玉海举例说,华中师大图书馆可以为社会提供民俗、法律、科普等服务;邀请省内外名家主讲的“风雅悦读会”,欢迎社会读者参与,每一期录制的视频也会在该馆网页上公开分享。他还建议,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社会读者群体的不同,建立以读者需求为驱动的反馈机制,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主动走向社会。湖大图书馆馆长黄家发介绍,该馆已在武汉、咸宁、天门、兴山等地建起20多个爱心书屋,每个书屋的藏书从五六百本到一两千本不等,让阅读的魅力向工地、社区、中学、农村辐射。

  华中农大图书馆也走进洪山区的社区和监狱,赠送图书及该馆部分不需入库的期刊,今后还计划在社区举办专题书展。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