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加速度映照国家气质

17.10.2016  10:08

  肖擎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今日发射。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的飞行乘组,此次参加的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及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这是我国第六次载人航天计划,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2003年金秋十月的那个下午,当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安全着陆时,举国沸腾的画面,很多人都还记得。十多年过去,辉煌被载入历史,成就被接力创造,这使得人们面对神舟十一号的发射,除了兴奋,心态上多了一份平和,视野里多了一份开阔。

  1956年,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150颗各种类型的在轨卫星,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利用这些空间技术所增长的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无不清晰标注中国走过的航天轨迹。

  在一穷二白中起步,在沙漠戈壁中起家,从“一穷二白”到“比肩国际”,从后来者到超越者,中国航天史伴随这个国家从新生到繁兴的历史。神舟十一号发射,人们为之兴奋,是因为载人航天工程攻克的是最前沿尖端课题,中国航天人每登上一个新台阶,都是一份巨大的荣耀;兴奋之外,人们还有一份平和,一份开阔,是因为航天事业所呈现的,深深契合这个国家的气质与追求。

  无数的国家名片中,航天事业无疑是至为耀眼的存在。论品质的稳定感、持久力,它在国民心中的认同度有着“最大公约数”;论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永不过时的时代精神;论创新的突破力、引领力,一个个经典的航天作品,是卓越的标杆和示范。

  讲环境和条件,今非昔比,讲投入和保障,现在比以前要完备得多。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所说,“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越是看到“许多未知的奥秘”的重大性,就越能明白为什么航天事业在国家的创新版图里占据如此显赫的位置;越是看到“全面发展”的艰巨性,越能理解“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话语为什么一遍遍被航天人提起。

  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发射。神舟飞船的序号从一刷新到十一,几乎两到三年一个阶梯。首次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建成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中国航天事业跑出的加速度,映照国家追梦圆梦的气质;中国航天人眺望高峰的目光,正是国家瞩目未来的目光;“飞天”脚步走进的浩瀚宇宙,正是国家走到的时空纵深。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