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评“特优”
新闻网讯(通讯员王颂)我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含大规模风电的随机-确定性耦合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近日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的结题验收,被专家组评定为“特优”。
该项目是我校自2000年合校以来牵头主持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由电气工程学院孙元章教授牵头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车成卫、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电工学科主任丁立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院士、我校副校长谈广鸣以及相关专家出席结题验收会。孙元章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成果。
听完汇报后,专家们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高质量完成了计划任务,全面达到了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项目实施等级评定为“特优”。
该项目于2012年1月正式立项,为期5年,设置5个课题,由武汉大学牵头,与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密切配合,在项目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项目通过电气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数学、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从风电功率预测、风电场聚合建模、系统稳定性分析、动态控制以及优化调度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建成了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基于互联网的预测系统,显著提升了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形成了大规模风电系统的模型体系与建模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模型基础;提出了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系统运行轨迹和参数稳定区间的分析方法,为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设备和网络动态相互作用分析和控制的幅相动力学理论,开创了非同步机系统中幅相动态过程研究的新思路;提出了风电功率的通用概率分布模型,发明了时空耦合约束的多区域协调调度问题的分布式快速求解算法,研制了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软件,实现了多个工程应用。
受项目资助,研究团队目前已发表论文174篇,其中SCI检索53篇,EI检索121篇;申请发明专利47项,其中授权2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7项;出版专著2部;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电力系统,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依托项目培养博士30名,硕士53名。在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方面,项目组学术骨干赴国际知名大学进行半年以上的学术交流19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0余人次,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学术交流21人次,成功举办3次国际学术会议。
▲课题成果科普展示图
(供图:徐箭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