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大战霾伏”换不来蓝天白云
11月5日,江苏省发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所有城镇新建建筑都得严格按标准进行“绿色设计”。其中,最大亮点是:新建设的房屋必须提高门窗技术含量,要能隔离雾霾。室外空气质量下降了,但采用气密性优越的门窗,仍然可以保证室内空气良好。(《扬子晚报》11月6日)
在绿色建筑大潮来临时,江苏提高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标准,让新建筑的房屋门窗都能抵御雾霾,这当然是积极的担当。表面上看,这样的办法会起到一些作用,因为玻璃密度大了,玻璃更厚实了,封闭得更严实了,外面的雾霾就没那么容易进到屋子里,室内的空气因雾霾而带来的危害就相应减少了。
可是,这样的办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危害呢?
其一,室内空气的危害如何降低?执行新的“绿色设计”之后,雾霾是难以进入室内了,但是其代价是不能打开门窗通风。雾霾有危害,室内的空气不流通的话,是不是也有危害?早在上幼儿园或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许多有助于健康的生活知识,比如要勤洗手、多通风。为了不让雾霾进入室内,就关闭门窗,试问,封闭了一晚上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何释放出去?
其二,如果雾霾是连续性的,又咋办?假如雾霾产生的程度并不太严重,只是集中于清晨的一个多小时,良好的门窗封闭状态当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老百姓关闭门窗也是值得的。毕竟,比起雾霾的危害,室内空气短时间不流通的危害是小些的。可问题在于,如果雾霾很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是整日的或者好几天挥之不去,难道我们就一直关闭门窗吗?
其三,疾病传播期间也能不开窗吗?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是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而这两个季节恰恰也是雾霾最严重的时段,尤其是冬季。专家们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提醒我们,预防传播性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要在冬季和春季做好防御工作。那么,我们是听专家的话开窗防病,还是听江苏建筑部门的话关闭门窗以抵御雾霾呢?
再说了,人总是要走到室外的,人总是要接触社会的,难道为了不被雾霾侵袭就一直窝在如鸽笼一样的、空气被隔离的蜗居里?当然,“门窗抵御雾霾”法规是一个善政,但是这个善政里蕴含着太多的无奈。雾霾口罩、雾霾神器、雾霾净化、雾霾大全,面对这些法宝,我们心中是强烈的对冲破“十面霾伏”的期待。
治标不治本的“绿色建筑”设计换不来天蓝蓝、水清清。“门窗玻璃”大战“十面霾伏”,最后碎的就可能不是一块玻璃了,有可能是一地民意。还有,提高门窗档次之后的费用由谁埋单?是污染企业,还是百姓自己?(郭元鹏)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