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金融论坛举行 将组建国家协调机构
图为:首届长江经济带金融论坛现场 (记者刘蔚丹摄)
金报讯(记者刘晓杰)昨日,第一届长江经济带金融论坛在汉举行,11省市金融办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和数百名企业界人士共聚东湖之滨,献言献策。副省长曹广晶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建立长江经济带金融合作交流的新机制,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盈的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新格局。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指出,涵盖9省2市,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几乎占到全国半壁江山,产业资源门类齐全,又是国家科教资源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全面提振内需的大背景下,完全有可能打造成拥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新走廊”。
在汪鸣看来,除有利于优化沿江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形成上中下游的优势互补、建设“双向”对外新走廊外,建设长江经济带还将能有效地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一定不能重复过去的粗放模式,一定要把住环境保护这道关,只能在创新上下功夫。其中,金融业的创新就是最关键的,这是其它创新的保障”。
在现场,汪鸣透露称,接下来,国家将会组建最高规格的协调机构和落实机制,“分工机制已经下发到各地,接下来。我们做的就应该是具体政策落实和项目设计,不再是过去单一领域的项目,而是需要进行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深度融合的项目”。
■对话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
武汉有条件成为区域龙头
楚天金报: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您看来,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说,难点在哪里?
汪鸣:长江经济带建设,如果说,仅仅只是依托或者用好长江这个具有运输成本优势的黄金水道,这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中央的设想,我们应该是在长江流域探索和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形成高水平合作的内河经济带参与全球化竞争。目前,沿线各地的合作基本都是外在的合作,基于产业分工、市场分工的内在合作很少,或者说处在很低的水平,这就是流域“一体化”问题。一体化的市场建设需要大家相互之间的开放,而前提是开放要为大家都带来好处,如果不能带来好处那只能是相互封闭,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让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的路径,我认为,这就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政策难点所在。
楚天金报:作为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面临长江经济带这一历史性机遇,湖北和武汉应该做些什么?
汪鸣:比照世界上成型的经济带,目前,长江经济带最大问题就是在中游,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龙头城市。我个人认为,武汉的条件要好一些,但是,武汉能不能在城市发展、产业拉动、金融创造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创新,让自己成为要素流动的巨大平台,从而带动湖北省、甚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这对武汉是一种考验,对湖北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
金融合作将成为重要支点
金报讯(记者曾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昨在汉表示,未来,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合作中,金融合作将是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展开合作?易诚认为,城市群之间的金融合作,未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索:第一,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各省在行政上是独立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部门和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整个城市群区域的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应着力于城市群金融生态建设,如构建信用体系相对统一的制度和信息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针对金融风险可传递的特点,探索金融合作下的金融监管政策等。
第三是机构层面的合作。推动区域金融机构间的上下联动和横向合作,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联合贷款和区域授信,支持区域内的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内互联互通的产业发展,提供综合融资的服务。“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促进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提升产业竞争力。”易诚表示,金融方面的合作,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
美国史带集团总裁钮小鹏:
五大领域蕴含国际机遇
金报讯(记者曾茜)“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在美国史带集团总裁钮小鹏看来,存在巨大的商机,蕴含着重大的国际机遇。作为在国外生活工作二十多年的华人,他表示,长江经济带所涉及的多个行业,和国外对中国最为关注的几大热点非常吻合。
“首先是物流和水运。未来三四年,上海自贸区发展起来后,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而武汉的成本若能比上海低30%—40%,又有人才的优势,对市场一定是有吸引力的。”钮小鹏表示。
其次是金融,河流带动物流,物流驱动贸易,贸易带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很多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路径。
第三是城镇化催生的智能城市建设,“未来,中国将有3亿-3.5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如果能把长江经济带9个省的城镇化过程,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城市结合起来,将是一个重大机遇。”
第四是环保行业,第五是农业。“这五个领域是国际方面希望和中国合作的,刚好和长江经济带有一个对接,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
给武汉带来的机会是空前的
金报讯(记者曾里)昨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说,今年国务院9月下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39号文),“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已从一个省内研究课题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武汉带来的机遇是空前的,只要抓住了这一机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武汉处于怎样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的城市区别在哪呢?秦尊文为记者列举了一个数据,“我做过一个统计,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文件中,提到上海40来次、重庆34次,武汉29次,位列第三,而且比第四名超出很多,可见武汉作为流域性中心城市,被高度重视,发展的空间很大。”
那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到底为湖北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秦尊文说,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武汉带来的首先是建设立体交通运输走廊的机遇。其次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如建立高新产业基地、放宽服务业的外资准入门槛等。
还有建设各类城市群的机遇,秦尊文说,“对流域性城市群进行引导,让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市场统一起来、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此外,便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机遇,“有别于以往的对外开放,要实现长江经济带各区域间的对内开放,当前资本已经由全面稀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更加要引进内资,扩大内需。”秦尊文强调。
■对话
经济一体化必须推动金融一体化
记者: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金融突破口在哪?
秦尊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不畅,经济就不可持续,所以经济一体化必须推动金融的一体化。要保证金融一体化发展,就需制定一体化规划,比如让地方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记者: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金融建设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秦尊文:我认为,最需要的是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例如在交通方面,各省市之间的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都需要沿线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还有现代产业发展的机遇,都是向金融机构敞开大门,只有抓住这类机遇才能让城市群联系得更紧、血脉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