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干线通行能力过去5年提升近五成
中新网武汉1月5日电 (周永峰 殷黎 徐金波)记者从1月5日召开的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到21.8亿吨,与2010年的15.02亿吨相比,5年增长超过45%。
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局长唐冠军当天介绍,“十二五”期,该局系统继续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发展思路建设长江航道。在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到南通,10.8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在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总体完工,投入试运行,中游通航“瓶颈”初步打通;在上游,重庆至宜宾航道等级提升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了火焰碛航段浚深工程,相继开展了一批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裕溪口、太平府、安庆南、成德洲东港等10个支汊航道开通为公用航道,干支衔接明显增强,区域航道网络化程度得到提升。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长江干线共改善航道里程2293公里,长江干线宜宾以下全部建成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提升近50%,《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建设目标提前5年实现。
通过船型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期,长江水系淘汰了一大批老旧落后运输船舶,长江水系运力结构的大幅优化。据统计,2015年长江干线内河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达到了1380吨/艘,三峡库区货船平均吨位达到4020吨,分别是2010年的1.6倍和1.9倍,船舶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同时,随着高耗能老旧船舶的拆解和退出,以及新建标准船舶的陆续投用,长江干线船舶的单位能耗下降20%,企业运管成本有效降低。
“十二五”期间,长江沿线已基本建立了以三大航运中心为骨干、以沿江主要港口为支撑、其他重要港口为补充、干支联动的现代化长江港口体系,形成了四川三峡库区港口群、湖北武汉地区港口群、安徽皖江地区港口群、江苏南京等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等四大港口群,港口群内部与港口群之间的分工日趋合理,逐步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良性格局,长江港口支撑腹地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长江干线亿吨大港从2010年的5个增长到2015年的12个,万吨级泊位由2010年的323个增长到2015年的502个。
长江航运现代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15年底,长江干线数字航道里程达到1200公里,长江电子航道图1.0至3.0版相继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为港航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加全面、集成、便捷的信息平台,有效便利了航运企业生产计划安排及船舶配载、提升效益。
此外,长江干线VHF通信已实现连续覆盖,初步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通信手段兼备,专网和公网互补的调度指挥和通信保障体系,长江航运的安全保障系统基本建成并日趋完善。
唐冠军表示,“十三五”期,长航局将牢固树立并着力推进长江航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到2020年,将基本达到“能力适应、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监管到位、反应及时”的总体要求,服务长江航运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保障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率先实现。(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