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重症康复患者观看抗疫展致谢医生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5日电 (李晗)“这不就是我吗?没想到我的照片能在博物馆展出!”9月24日上午,66岁的陶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观看武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展。在雷神山医院的展位前,她看到了自己曾经被雷神山医院成功救治后的特写照片,激动地热泪盈眶。
“感谢彭主任,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你们的努力救治,就没有我的今天!”观展过程中,陶女士不停地向陪同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彭志勇致谢。
家住武汉阳逻的陶女士退休前是一位中学教师。今年2月,她出现咳嗽、发热等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她的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恶化,并出现呼吸衰竭,2月20日,她被转入武汉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抢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彭志勇时任雷神山医院ICU主任。他清楚地记得,陶女士刚进入雷神山医院时心率、氧合等指标均非常差,双肺功能出现纤维化,还伴有多器官衰竭,属于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对她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多位医护不眠不休在病床边监测10余小时,发现陶女士缺氧等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决定启用ECMO。
2月底,医护人员为命悬一线的陶女士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先帮助她恢复正常血压和心跳,随后又维持她的呼吸功能,让肺部得到充分休息。经过10余天的ECMO治疗,陶女士脱离生命危险,双肺功能明显好转,身体开始逐渐恢复。4月初,经过三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意味着她的新冠肺炎病情已经康复。4月6日,陶女士转出雷神山医院,回到家中休养。
康复出院的陶女士经过多次复查,身体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走4000步,一点都不喘。”陶女士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恢复,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理想,又可以在家带孙女了。
“新冠肺炎康复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最想见到的就是救过我命的医生们。”陶女士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到中南医院复查,每次看到医护人员都特别亲切。更感到惊喜的是,医生还邀请自己一同观看抗疫特展。
9月24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彭志勇的邀请下,陶女士和丈夫来到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观看正在展出的抗疫特展。刚进入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展位,眼尖的陶女士一眼认出了自己的照片。照片上,大病初愈的陶女士躺在病床上,微笑着含泪通过手机和亲人视频交流。
“这是我准备从雷神山医院出院前,和外孙女手机视频通话的场景。这也是我住院后第一次看到孙女,就忍不住流泪了。”陶女士回忆,当时通过视频对家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医生的治疗很成功,自己在医院一切都好。
轻抚着照片,陶女士又一次热泪盈眶。彭志勇带着她来到一个迷你ICU病房,指着病房里的ECMO仪器,告诉她这台“神器”的工作原理。看着救过自己生命的医生和仪器,陶女士百感交集,不停地向彭志勇竖起大拇指。
彭志勇介绍,在雷神山医院,通过ECMO治疗的患者共15人,是全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使用ECMO患者人数最多的,其中最高龄的ECMO患者达到70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