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瘠土地"输氧造血"—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恩施州扶贫攻坚

10.02.2016  09:01
  1月29日,恩施市龙凤镇龙马村保扎组,一块块平整的梯田里,村民修枝、起垅、排沟,扦插茶树苗。路旁,绿色的“ACD”标志格外醒目。
  “‘ACD’是农业综合开发的英文缩写。”正在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上检查项目进度的省农发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脱贫。
   让土地不再贫瘠
  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因数百亩连片稻田而得名,如今难觅稻田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翠绿的茶园。“以前都是低产田,经济效益低。”村党支部书记张继凯说,转变始于3200亩有机茶叶基地建设。
  2008年起,以水田坝村为核心的片区,连续实施三期中低产田改造。投入财政资金1478万元,整合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扶贫、发改等部门项目资金3087.21万元,用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变低产田为优质茶园。
  59岁的村民杨华算了一笔账:“我原来种了6亩4分地,起早贪黑忙活一年也就挣五六千块钱;现在种有机茶,一亩地一年至少收入六七千块,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块钱。”“划得来,比种苞谷强得多。”受益于“ACD”,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的樊效益,去年种下不足1亩地的葛根,收入3390元。
  杉木坝村,距离龙凤集镇9公里。以前,农民在岩石窠里种玉米、洋芋和蔬菜。“挑一担菜到街上去卖,来回大半天,才换回几十块钱。”菜农谌先科说。2012年起,该村利用农发项目资金并整合其他资金共1000万元,整平岩石窠,建起1000亩葛根基地,形成了特色产业带。
   扶持产业让农民致富
  1月25日,龙马村提前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易军,来到花枝茶专业合作社,签下茶叶种植合同。
  该村已有11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回乡发展茶叶。
  2012年以来,恩施市共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4亿元,龙凤镇龙马村保扎片区的土地治理项目,是其中之一。
  81岁的梁孝远老人也签了约,茶刚种下,收入就来了:每亩茶园合作社给他450元管理费,国家退耕还林补偿资金800元。
  恩施巨鑫农业有限公司自筹项目资金2320万元,在龙凤镇青堡村及二坡村,建设1000亩蔬菜基地。村民组建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5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有了土地租赁收入和基地务工收入。
   精准发力强化“造血”功能
  “我们探索的‘五个优先’和‘六个结合’,就是让项目为精准扶贫助力。”省农发办有关负责人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造福最需要帮助的穷人。
  “五个优先”,是指规划内的重点贫困村优先、重点村优势特色产业优先、重点村产业链一体化优先、精准到户到人的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实行差异式分红扶贫政策的优先;“六个结合”,即贫困户和一般农户支持结合、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合、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结合、连片治理和分片治理结合、土地治理和设施农业结合、精准脱贫和持久脱贫结合。
  龙马村作为重点贫困村,获得项目资金进行土地治理,发展茶叶、漆树等特色产业,培育养鸡、养猪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特色产业扶贫。
  在龙马村,李克强总理两次走访过的贫困户龚延祥,是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受益者。2014年,受到项目资金扶持的养鸡大户黄红和龚延祥家结成“亲戚”,黄红给龚延祥家送鸡苗,传授养鸡技术,现在养鸡200多只。
  2014年2月,咸丰县硒源山茶业有限公司启动“一县一特”建设项目,在水杉坪村、羊蹄村新建乌龙茶基地3096亩。公司将扶贫对象作为公司合作社社员,与社员签订种植协议。2015年,该公司为 393户社员总计分红9.2355万元,社员户均分红235元。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恩施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投入土地治理项目237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2万亩。226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扶持,受益贫困村达290个,贫困户1.3万多户,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2294万元。(李彦睿 田东)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