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对话跨国公司高管:如何迈向工业4.0

20.05.2015  10:21
  

  荆楚网消息(记者赵莎莎 实习生甘思丽)何为工业4.0?产业智能化的未来在哪里?5月19日,在2015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上,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与跨国企业代表等欢聚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围绕“新机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话题,共同探讨,共谋发展。

   王鹏:工业4.0将实现“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结合

  如何理解“工业4.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解释说,“工业4.0”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工业蓝图,在这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互联网、物联网和务联网(服务互联网)将渗透到所有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将发生变化,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方式。工业4.0生产方式将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结合。

  在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迈向工业4.0?王鹏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规划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绿色制造。

  吴琪:迎接工业4.0应首先回答5个问题

  “工业4.0只有与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商业成功的业务系统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价值。”罗贝兰格大中华区总裁、高级合伙人吴琪认为,工业4.0将引领企业形成一个复杂协同、有机互联的全局生态圈,同时也会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冲击。

  吴琪提出了企业迎接工业4.0前,应回答好的5个关键问题,即:我们能为客户进一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工业4.0解决方案为我们带来哪些机会?中短期内,可以引入哪些技术方案?对我们的组织、流程和竞争能力带来哪些冲击?实现路径是什么?以此引发所有企业带着问题和思考共同迎接工业4.0的到来。

  刘凤鸣:全球协同是发展不可或缺的模式

  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刘凤鸣表示,中国制造2025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完善创新环境和保护知识产权,互联网改变了创新模式,激励机制也需随之改变,在行业标准制定中,企业要主动,政府发挥推动作用。二是要继续保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创新的理念进入中国,为我所用。

  “在工业4.0的发展中,全球协同、共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新模式。”刘凤鸣希望,政府继续关注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贺万民:实现工业4.0需要订制化的解决方案

  “现在武汉的很多汽车行业已经做到了工业3.0生产,但是从3.0转到4.0,还要做到上下互动,需要订制化的解决方案。工业4.0智能生产现在缺失的是系统和技术平台,所以要先解决信息平台问题,再进行智能平台的研究。”柯马中国副总裁、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贺万民认为,武汉有优秀的工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但需要进一步开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全面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从而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

  崔复秋:武汉有可能优先实现工业4.0

  “云计算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强大的、可以依靠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大数据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存储、应用。”惠普全球副总裁崔复秋认为,武汉作为中部城市,目前已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假如能把云计算大数据引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那么武汉有可能优先实现工业4.0。

  对于如何实现工业4.0,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认为,工业4.0首先面向市场,企业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是辅助者。

  ABB(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李刚建议,对于特殊行业的发展,政府可以从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推出鼓励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