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小时公交地铁体验 8趟公交车仅1趟无人让座

20.09.2014  13:32

17日,武汉“城市精神优秀践行者”、“中国好人”张兵(右一)等人在体育馆公交车站,宣传乘客文明乘车。记者胡伟鸣 通讯员龚交 摄

(武汉晚报)昨天上午7点至11点,4个小时内,本报记者分三路乘坐公交车、地铁,体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让座情况。记者一共转乘了8趟公交车、跑遍武汉三镇,除1趟车上无人让座外,另外7趟车均有乘客让座,其中706路车上因让座“传染”,有两人分别为两位老人让座。

另外,记者搭乘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期间,目睹3起让座。

多数让座出现在车厢前部

记者体验发现,公交让座全部发生在车厢前部。也就是说,老人刚刚一上车,就有乘客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座位。

昨天早上8点20分左右,在806路公交车上,市民陈女士将座位让给了一名刚刚上车的老人。对于“坐在车厢前部的乘客爱让座”这一观点,陈女士说,自己曾经在网上读过一篇名为《公交车不让座攻略》的帖子,其中多数手段是选择车厢后部相对隐蔽的座位和靠窗的座位。

陈女士说,这个帖子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在交通早高峰时段,乘客是无法挑选座位的。而在车厢前部,公交车座位大多是分成两排,乘客面对面而坐。当有老人上车时,如果车厢前部没有人让座,“气氛会很尴尬”。

昨天早上10点30分,交通高峰期已过,717路公交车在行至武汉音乐学院附近时,车厢后部还有七八个空位。此时,11名老人上了车。见此情景,坐在车厢前部的一名中年男子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座位,并来到车厢后部重新找座位坐下。

这名让座的男子姓蔡。他告诉记者,虽然车厢后部也有座位,但老人在车厢前面的座位上、下车更方便。很多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公交车进站出站的时候,容易摔倒,“如果老人一上车,就能有座位坐下,无疑是方便多了。

让座也会“传染

昨天早上7点23分左右,本报另一路记者搭乘706路公交车,车上有40多名乘客。公交车行至解放大道台北路口,上车的人群中有1名白发苍苍的爹爹。坐在车厢前部的一名年轻女性立即将自己的座位让出,示意老人坐下。

老人坐下后,记者留意到了一个细节:坐在老人正前方的一名年轻男子突然摘下自己的耳机,看了看老人,又转头看了看刚刚让座的女孩,环顾了一番四周后,把耳机线收拾进挎包内。

约10分钟后,公交车行驶至中山公园,1名大约70岁左右的婆婆上车。仿佛对此早有准备,年轻男子迅速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将座位让给了婆婆,然后才戴上耳机径直朝车厢后部走去。

上午8点05分,该年轻男子在武昌黄鹤楼南路下车,记者也跟着他一同下了车。说明采访意图后,男子说他今年22岁,在黄鹤楼南路附近的一家服装店里工作。当时,对面的年轻女乘客让座后,抢了他的先,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又有老人上车,自己赶紧起身。

乘客坦言:给老人让座“看情况

昨天,记者在王家湾家乐福车站站台上随机采访了多名候车的乘客。其中有市民坦言,当自己搭公交车时遇见了小孩、孕妇和残障人士时,会毫不犹豫地让出自己的座位,但对于老人则要看具体情况。

受访的市民刘先生称,是否让出座位将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当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时他通常会让座,但有些老人身体并不十分虚弱,面对这种情况,只有老人态度和蔼地提出让座的请求,他才会答应。

随后,记者采访到了同在站台上的65岁的李爹爹。他说,自己“爱面子”,把头发染黑了。有时候有人会把他错当成中年人,没给他让座。李爹爹说,有一次他搭乘公交车,突然觉得头有点晕,便询问身边的年轻人,希望对方可以让座,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把座位让给了自己,让完座后,年轻人还一个劲给李爹爹道歉,称自己没有注意到有老人站在自己身边。

老人:能理解年轻人上班辛苦

与公交车上的情况类似,记者在地铁发现,多数乘客在遇见需要座位的老人时,会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记者采访中发现,唯一的一起车上乘客拒绝给老人让座的情况,发生在地铁2号线列车上。

昨天早上9点左右,记者在长港路站等候列车时,身旁刚好站着一名抱小孩的老婆婆和一对老夫妻。地铁到站后,当老婆婆和老夫妻踏上列车的时候,车上已无空位,见此情景,一名中年妇女当即起身把座位让给了身边的老婆婆。而后一步登车的刘爹爹夫妇则没那么好运,一直没有人为他们让座,直到列车到达汉口火车站,车上才有了空位。

面对记者采访,刘爹爹说,他十分理解年轻人工作辛苦,不让座也属情有可原。刘爹爹说,上周二上午9点左右,他从洪山广场上地铁,当时地铁上有很多人,刘爹爹无法动弹,站在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旁边。小姑娘看了他两次,眼神犹豫,想让却又没有起身,过了一站,小姑娘还是站了起来,将座位让给刘爹爹。“小姑娘看起来特别疲惫,一看就是上了夜班的,她坚持让我坐,自己却一直站到江汉路,年轻人也不容易,大家应该相互理解。”刘爹爹说。

随后记者低声询问坐在刘爹爹身前的3个年轻人,为什么没有给老人让座,面对记者采访,三人均沉默不语。

昨天的体验中,记者目击的这11起让座中,年轻人让座的比例占到了70%。

读者朋友,如果您是老年人,是否经常遇到给您让座的年轻人?如果您是年轻人,是不是也经常给老年人让座?对于文明乘车,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333333或发送短信至13971622681参加讨论,您还可以发微博@武汉晚报,发表真知灼见。

见习记者张扬 姚传龙 陶盼

时评

该如何期待公交文明?

林坤

公交让座,其实是社会风俗和价值体系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在韩国那样的重视年龄辈分的国家,给老年人让座唯恐不及时,否则会遭到责骂;但在另一些国家,突兀地给老人让座反倒会令对方感到被轻视和侵犯。因此究竟“公交文明”如何定义,关键是看大众鼓励以及接受怎样的人际关系互动。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格言。为老年人让座,是被大力提倡的文明行为之一,是传统道德观念的延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文明礼让也逐渐增加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权利基础之上。所以让座的道德义务色彩减弱,或许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新的公序良俗重新形成的必经阶段。

也就是说,无论是老人索坐不成打人,或者年轻人对老弱病残孕人士的故意漠视,都是价值观念一时的混乱。这一阶段有些人会过度重视自身利益,而忘记了要去体谅他人,忘记了只有相互理解尊重,才能换来真正充满人情味的人际交往。

如果我们一致希望生活在尊老爱幼、互相扶助的公民社会当中,就应该坚持发扬随手就能做到的微小善行;就应该首先把道德标准放在自己身上;就应该在让座冲突产生不良影响后,用实际行动表达立场,尽力把座位让给更需要它的人——这正是先贤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责编: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