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期):襄阳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襄阳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襄阳市努力探索化解医疗纠纷新机制,强力推进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共受理调解医疗纠纷450起,调处重大医疗纠纷270起,引导进入医学鉴定和司法诉讼程序36起,调解成功率达96%,执行率100%。2013年,市、区43家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同比下降21%,医疗纠纷引发的上访量同比下降70%。
一是创新理念,建强机构。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独立于医患双方和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人民调解组织——襄阳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机构办公经费和调解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不向医患双方收取任何费用。按照精干、高效、实用的原则,选配了41名由知名律师、退休法官、退休医学专家组成的调解员队伍,组建了包括397名医学专家的咨询团队。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市司法局联合卫生局、公安局先后印发了《襄阳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衔接协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医调委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以及医调委与医疗机构在医患纠纷发生后的衔接协调程序等。制定了医调委内部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和奖惩细则,严明工作纪律,禁止调解员收受医患双方当事人的馈赠等物品。
三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报刊媒体,大力宣传医调委的职责职能、服务对象等信息。在各大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纠纷接待室和信息联络员,在医院醒目位置公示医调委办公地点和联系电话,累计发放医调委宣传画册17000多份。每年约有500余名患者遇到医疗纠纷后,主动向医调委寻求帮助;通过调解员的宣传讲解,近70%的患者放弃无理诉求。
四是发挥职能,服务群众。坚持主动介入,对于受理的矛盾纠纷,认真研究案情、厘清责任、界定损失、充分协商,架起医患双方沟通的桥梁,促进矛盾化解。坚持开展回访,对于已调解的医疗纠纷延伸服务,协调街道、社区、民政、妇联、司法等部门,帮助生活困难的当事人落实低保、医保等社会救济政策,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坚持盯住不放,对于难化解的医疗纠纷积案,主动跟踪沟通,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坚持问题导向,对调解中发现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医疗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先后向医疗机构提出工作建议100余条,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升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襄阳市司法局)
简讯:近日,全省司法鉴定能力验证集中测评在汉举行,58家法医临床鉴定机构参加了测评。(厅司法鉴定管理处)
简讯:近日,黄石市司法局召开推进会,强力推动律师进社区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黄石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