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定调“十三五”发展规划 谋打造城市新品牌

17.08.2015  15:55

  中新网8月17日电 8月15日,“一城两文化 千古帝乡行”全国网络媒体看襄阳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北京的中央主流网络媒体及凤凰网十大名博等20余人齐聚湖北襄阳,问道古城,号脉鄂西北。

  此前,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在中共襄阳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号召襄阳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为实现全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王君正强调,今年上半年,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而下半年是“十二五”与“十三五”接续的关键时期。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他认为,未来几年,时和势总体于襄阳发展有利。希望干群能在新常态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

  真抓实干 湖北襄阳上半年经济发展指标取得全面进步

  王君正指出,襄阳过去的成就归功于思想解放,现在的发展得益于思想解放,未来的辉煌也必须紧紧依靠思想解放。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突破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努力破解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推动创新,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必须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用“地球村”视野谋划和推进襄阳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坚持以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与管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彰显“一城两文化”特色,不断扩大“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城市品牌的影响力,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让人民共享。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襄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9.1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0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1亿元,同比增长35.8%,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襄阳再次被评为“中国城市60强”和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

  近年来,襄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302个,技改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以上。汽车产业龙头地位不断巩固,上半年实现产值880.4亿元。与此同时,襄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引进工业投资818亿元,占工业项目的57.3%;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55%。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3D打印等产业快速集聚,全市40%以上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产品加服务型转变,60%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云端提供服务,襄阳成功跻身“全国智慧城市20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2.7亿元,同比增长14.4%。品牌战略成果丰硕,新增12件“中国驰名商标”。产业招商层级提升,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签约项目656个、新注册项目662个,实际投资额902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4.7%,众泰新能源汽车、香港卫视汉水文化旅游展示区、宜城新加坡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今年,湖北襄阳推行“三个一”改革举措,全面落实“三证合一”、“先照后证”制度,汉江产业基金作用不断发挥,大力推进投融资便利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有效突破了审批、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动力,社会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4万户,同比增长9.8%;新登记注册资金372亿元,同比增长39.4%。

  数据还显示,以“三港一中心”为骨架的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对外经贸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与波兰、俄罗斯、韩国及深圳、广州、厦门等国内外城市签订合作协议40余份,合作项目70多个,投资额超过320亿元。

  此外,“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庆路、人民路、航空路、滨江路等重点城建项目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蓝天碧水”工程、“绿满襄阳”行动、“九水润城”计划全面实施,继国家森林城市之后,襄阳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蒙华煤运铁路、郑万高铁、武襄十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东津高铁站规划建设正式启动,为东津新区建设及襄阳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今年以来,襄阳深入推进《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13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在汉江流域保持领先。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加。

  科学谋划 襄阳定调“十三五”发展规划

  王君正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襄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编制好襄阳“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真正使“十三五”规划成为指导襄阳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他指出,要把襄阳的发展放到国际大背景、国内大环境中来研究、思考和推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襄阳面临着“四个更加广阔”的新机遇:①对外开放的空间更加广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湖北“一主两副”和“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襄阳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襄阳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互动交流,在更广领域、更大平台、更高层级开展经贸文化合作,强化了开放意识,提升了开放能力,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了更好的办法、更多的途径。②改革创新的空间更加广阔。“十二五”期间,襄阳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上下求改革的期望更大、抓改革的劲头更足、促改革的能力更强;襄阳承担的多项中央、省改革创新试点有序推进,搭建的创新平台日臻完善,为襄阳增创改革创新的新优势积累了经验、抢占了先机;“十三五”期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重要时期,中央确定的336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必将更加有利于建设“有效市场”、打造“有为政府”,全方位释放社会活力,加速集聚内生动力。③市场拓展的空间更加广阔。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上。“十二五”期间,我们通过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在未来五年,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强,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将更大,必将集聚新的资源要素,开拓新的发展空间。④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更加广阔。襄阳正在步入高铁时代,“七省通衢”的交通枢纽优势更加明显,对国内外生产要素必将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空间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必将变成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巨大潜力;“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必将为襄阳市优势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必将促进全市经济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王君正认为,“十三五”期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认真落实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和汉江流域的比重持续提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力争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六分之一左右,进一步提高襄阳在同类城市中经济发展的首位度、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区域合作的关联度,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