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民办十件实事 免费为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
十件实事,心系民生。1月6日,在襄阳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襄阳市市长秦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今年将着力办好外环线建设、城区集中供暖工程、棚户区改造、关爱农村妇女健康、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污染、脱贫致富、农村饮水安全、新增城区绿地、送戏下乡等十件实事。
关键词:建设
十件实事之1:开工建设外环线(绕城高速南段),今年投资8.6亿元,完成汉江特大桥主桥桩基建设,3年内建成通车,实现外环闭合。
解读:城市建设,让出行更便利。的哥王道林说,随着车辆的增多,如今在市区跑车,拥堵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外环线和汉江特大桥建成后,襄阳市内的交通格局将焕然一新,出行将更便捷。
关键词:供暖
十件实事之2:启动、开工建设城区集中供暖工程。淘汰黄标车和燃煤小锅炉,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和20个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气体治理,实现建设工地扬尘管控全覆盖,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过省定目标。
解读:这意味着长期困扰襄阳人民的集中供暖问题将得到解决,百万居民在不久的将来可享“暖冬”生活。
关键词:棚改
十件实事之3:改造棚户区47021套,其中市区26214套,让更多老百姓早点住上高楼大厦。
解读:古城襄阳分布着很多棚户区。棚户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家住襄阳市樊城区长虹南路的居民王敏产对记者说:“棚户区改造能够改善城市品质,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在这个城市生活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健康
十件实事之4:免费为全市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为患“两癌”贫困妇女提供救助。
解读:“这项政策,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于民。”南漳县九集镇村民张有香说,她所在的村就有两名妇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为治病花光了积蓄,通过对农村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能让她们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两癌”死亡率。
关键词:教育
十件实事之5: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35所,增加7000个学位。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建成“名校网络课堂”100个、“名师课堂”200个,让全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解读:“以后可以通过大屏幕与优质学校的老师互动,可以坐在教室里听区里优质学校老师的课,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啦。”襄阳市襄州区新集中学9年级学生张勇激动地说。
关键词:治污
十件实事之6:完成78个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80%以上;实施100立方米以上沼气工程83个,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
解读:“政府如此关注民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们这些环卫工人心里很温暖。”宜城市环卫局清扫队工人杨爱华说,政府大力治污,有助于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居住环境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关键词:脱贫
十件实事之7:脱贫10万人,140个贫困村出列。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500元提高到600元,农村由345元提高到40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提高到9600元左右。
解读:谷城县石花镇居民张大年多年前因病致贫,政府为他办了低保,随着物价上涨,有限的低保金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今年的政策对他这样的群体是个福音。
关键词:绿地
十件实事之8: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建成30公里岘山绿道,启动建设20公里的樊城环形绿道。
解读:人本,城市发展的唯一宗旨。城市就应安顿人们的幸福生活。襄阳市民宋长江说,城市建设,民生为本,市政府在中心城区新增绿地,建设绿道,都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让市民生活得更好。希望工程推进更快些,让市民早日享受到城市发展成果。
关键词:饮水
十件实事之9: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禁止水库投肥养鱼。
解读:保康县后坪镇洪家院村村民李长华说,过去村民吃水很困难,去年政府在村里修建了水窖、铺设了水管,使农村居民既能喝到干净水,还能喝上放心水,我们心里非常感激。
关键词:文体
十件实事之10:全年送戏下乡1000场、“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演出150场,援建农村和社区体育设施300处。
解读:“襄阳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了。”襄阳市政协委员、市体育中心主任韩振阳说,在农村和社区建设体育场馆和小型公共健身场地,可以方便群众健身,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