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裁缝17年带出万名高徒 穷苦子弟当上小老板

07.09.2014  12:00

图为郭凤珍和她的培训班学员。

(武汉晚报)(文/记者刘元聪 高道飞 图/记者熊波)昨天,黄陂区横店街“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负责人郭凤珍,又免费招收了一名新徒弟——24岁的肢残小伙吴雄。

为期3个月的培训,郭凤珍不收一分钱培训费,只让吴雄缴纳了20元工具钱。

从四处借钱租房办培训班,到如今广受社会公认的正规培训基地,不起眼的乡村裁缝郭凤珍始终在为农村青年传授生存技能,让来自农村的穷孩子有碗饭吃。一晃17年过去,从“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走出的徒弟已有近万人。

烛光微弱

小女子点亮创业路

昨天,记者在横店街幸福工业园特一号“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见到郭凤珍。并不太醒目的招牌上,写着“残疾人免费”几个字。

走进郭凤珍的服装实习车间,只见她正手把手地指导10多个学徒。

谈起长达17年的服装培训,40岁的郭凤珍的第一句话就是:“烛光虽然微弱,但总能照亮几个人。

郭凤珍老家在横店街红旗村郭赵湾,20多年前,她初中毕业后,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找不到工作,就去拜师学了个裁缝,以解决自己的饭碗。

手艺学成后,郭凤珍看到很多农村青年找不到工作,便萌生了用自己的手艺,让更多人谋生的想法。1997年,她自费到武汉服装设计院进修一年。结业后,郭凤珍开始实施在家乡开办服装培训班的计划。

但开班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顺利。郭凤珍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黄陂天河、滠口、横店四处张贴招生传单。还曾被一群混混索要了5000块钱,理由是她的招聘广告占用了别人的地盘。不拿钱就要棍棒相加。对于办班,家里都表示不解,自己有了手艺混碗饭吃就行了,操那份闲心干嘛。家人的劝阻,丝毫没有动摇郭凤珍朴素的决心,她就是想让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饭碗。

出租房内,郭凤珍师徒被附近居民投诉扰民,屡屡被赶,曾一度每天支起帐篷,摆开缝纫机,搭建“露天学堂”。买不起缝纫机,郭凤珍就到农村去收旧机器。

靠着一股子韧劲,培训班慢慢红红火火,每年培训裁缝500多人,17年总共近万人。

救人水火

用手艺帮残疾人创业

近日,33岁的残疾人杨小军从北京回到武汉,购置了新房,还准备创业兴办服装厂。

此前,他是北京潮流制衣厂首席制版师,年薪近30万元。而这一切的起步,都在郭凤珍的培训班。

杨小军是横店街土庙村的一个苦孩子。年少时因为烤火被烧伤,左脚只剩半个脚掌,右脚被截肢。加上家里贫困和兄弟姐妹多,他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对这个孩子的未来,一家人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17年前,杨小军与堂哥杨雪成为郭凤珍裁缝培训班上首批学员。初学时,他虽然比别人刻苦,但自卑的心理却始终伴随着他。

郭凤珍看出了杨小军的自卑,她不仅在业务上手把手的教,还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杨小军很快掌握了裁剪、熨烫及车工等系列工艺,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出师后,杨小军闯荡北京,他一步步从车工走向制版,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这家大型制衣企业的首席制版师。在北京,他虽然买不起房,但不仅装上了昂贵的假肢,还买了车。

2009年,郭凤珍的裁缝培训班成为黄陂区“阳光工程”定点单位。郭凤珍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政府按人头进行补贴。

然而,“阳光工程”仅仅持续了一年半就结束了,政府对残疾人培训的补贴也就此终结。此时,郭凤珍做出让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继续向所有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

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因为我74岁的老父亲郭启安也是退伍的残疾军人,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我感同身受。”郭凤珍说,从那以后,她每年都要免费收下近20个残疾徒弟。

负责到底

包找工作包维权

每一次办班,郭凤珍都会对学员承诺,会推荐他们就业。“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还得做好。”她一边培训学员,一边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服装企业建立联系。

如今的裁缝学徒供不应求,而前些年,情况则完全相反,裁缝找工作并不容易。

有一年,郭凤珍将二三十名学徒送到江岸区后湖乡石桥村内的一所服装厂实习,全权负责谈妥了学徒们的工钱、安全保障、工作时间、住宿条件等待遇问题。“那时,老板答应每人每月工钱是900元。

谁知从第三个月开始,服装厂老板便每人每月克扣500元,说等到年底再结。郭凤珍屡次与对方交涉,对方口头答应得好,却始终不见发钱。

眼看年关将至,学员们等着这笔钱回家过年,学员家长去厂里维权也无功而返。于是,郭凤珍请来做律师的朋友一同前往服装厂谈判,将服装厂负责人的违法事实一一列出,最终说服了对方。每位学员得到两三千元的补偿工钱。

还有一次,学员被送到青山的一家服装厂后,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也是郭凤珍带着车去谈判接人。“女孩子们看到我,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为了给学员维权,郭凤珍常常在服装厂里一住就是几天,晚上就把纸盒子铺在地上打地铺。

桃李遍地

小娘子带出一批小老板

杨小军的堂哥杨雪,目前是思妍致丽制衣厂厂长。17年来,郭凤珍不仅培养一批像他这样的厂长,而且还培训出了黄磊、杨思、王荣华等10几个服装企业老板。

作为培训班的首批学员,杨雪在郭凤珍手下学习了近半年的裁缝手艺。之后,他跑过北京、深圳多地,一路从组长做到工艺指导员,再到厂长。凭着过硬的手艺,无论到哪里,他颇受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009年,郭凤珍为了摆脱“居无定所”的办班日子,四处借资买下了一处厂房。一楼二楼做培训,三楼四楼开办了思妍致丽制衣厂。

在昔日老师的邀约下,曾经的“高徒”杨雪爽快来到厂里,担当起厂长职位。

16年前,曾有两位学员在培训期间离世,留下2位孤儿。郭凤珍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两个孩子的抚养责任。“如今孩子读医科大学已经毕业了,在医院当护士呢。

由于办班收费便宜,残疾人还免费,还得养活一家老小和2位孤儿,郭凤珍至今还欠着债。为了省钱,她至今还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由于培训的工作过于繁忙,40岁的她孩子还不满一岁。

【对话郭凤珍】

记者:你为了培训班全身心投入,你的家人支持你吗?

郭凤珍(以下简称郭):不瞒你说,就因为我之前太过投入,第一任丈夫无法理解,和我离了婚。2007年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一直挺支持我。

记者: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郭:一个是当时辛辛苦苦去招生还被人讹钱,再就是后来借钱买房,经常一个月下来连利息都还不起。

记者:为什么要帮学员找工作?一般的培训班没有这个义务。

郭:裁缝班的学徒无非三类人:残疾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的穷孩子,以及土地被征收后无所事事的嫂子。他们90%来自农村,如果我不帮忙介绍,他们根本不熟悉城市就业渠道。

记者:你也是一个农村妇女,怎么就会有胆子去帮他们维权,不怕吗?

郭:我现在的丈夫是黄陂区法院的。他懂法,可以教我,我就有底气了。

记者:办班这些年,你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郭:说完全没赚钱也不可能,但这么多年过去,我的生活至今还是挺艰难的。但当我看到徒弟们都找到好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觉自己“”了一种满足感,一种自豪感,也赚到学员们对我的尊重。

责编: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