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的端午节
(张智辉)“兄弟,端午节到我们家做客吧!”端午节前一天,我和援友们正讨论端午节小长假如何度过,我的维吾尔族亲戚玉素甫加·阿细木打来电话。
玉素甫加的普通话很不标准,我还没完全听明白,他又说:“明天上午到你楼下接你,你等我电话。”
端午节并不是维吾尔族的节日,我没想到身处祖国边陲、远离家乡万里,竟然收到这份特殊的邀请。放下电话,感动之情油然而起。
去年10月,按湖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要求,我在工作之余开展了“结对子、走亲戚”活动。经受援单位领导同事介绍,我与86团维吾尔族职工玉素甫加·阿细木一家结为亲戚。他比我只大四岁,却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可能是同龄人吧,我们在一起的共同语言比较多,所以平时交往比较频繁,关系也越来越近。
第二天上午,他电话准时打来时,已经到我楼下。坐着他的摩托车走进了城郊的农村,这个村子里面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同胞,房子基本上都是平房。走进玉素甫加·阿细木家里,庭院不大,但比较整洁和干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庭院里种植的葡萄树已经枝繁叶茂,爬满了葡萄架。博乐的夏日,阳光照射和紫外线特别强烈,站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皮肤会有灼烧感,但走到葡萄架下,顿时感到清凉。孩子母亲早已把长桌子和小凳子搬到了葡萄架下,切开了西瓜和哈密瓜招待我。
他们依然是那么热情,去年相识以来,我时常受邀到他家里做客,每次他都是准备满满一桌的水果、烤馕、奶茶、羊肉、拉条子等维族特色食品,每次都能让我感受到维族同胞的热情、淳朴和好客。
坐在葡萄架下,玉素甫加·阿细木说,维族不过端午节,但是觉得你一个人远离家乡在这边,节日期间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会觉得孤独,还不如到我家和我们一起吃顿饭。他的普通话说得有点生硬,有些话语我还听不大懂,但是他读初二的老大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遇到我们沟通不畅时能做我们之间的翻译。
聊起目前的生活,他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贷款参加合作社养羊,如今自己养了200只羊,希望今年年底羊肉能有个好价钱。他说到高兴处还拿出手机,让我看五师双河市微信公众号里的信息,里面有他的亲哥哥乌买尔塔依·阿细木曾经捐助帮扶过62名贫困学生的报道,如今哥哥已经成为五师民族团结模范候选人,哥哥是他学习的榜样。
聊起孩子的读书,他一直要求孩子从小就和汉族小孩在一个班级读书。他对我说,孩子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不会说普通话,以后肯定吃不饱饭。这一句很朴实很接地气的语言,代表了他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听说孩子读书成绩又有了很大进步,我也教他了一些学习方法,并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考到湖北读书。
在凉爽的葡萄架下,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吃过午饭,我起身告辞,玉素甫加·阿细木握着我的手说,8月份你家里人如果来新疆探亲,一定要到我家来做客,到时后咱们头顶上的葡萄将会成熟了,让你们尝尝我家亲自种的葡萄。
虽然这仅仅是平常的一天,虽然午餐中没有粽子,但这依然是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因为通过沟通交流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只要真诚的交往交流,不管是什么民族、有什么信仰,都能建立真挚的感情。这份感情正是促进民族交流的桥梁,正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正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