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启:马鞍山上共同致富人

30.05.2016  13:14

  新华网武汉5月29日电(方政军 帅瑜)初夏时节,群山翡翠,万木争荣。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海拔1078.6米的马鞍山上,5000多亩杉树林,像绿色的地毯铺遍了山野。这些杉林,回乡创业的范修启在这里投资发展起来的。

  2007年5月,范修启爬上了满是荆棘的马鞍山。他看到这里有群山旷野,有村塆农户,还有竹席片似的挂坡地。他计划在这里栽杉树,栽果树,种中草药,种蔬菜,种小杂粮,还可以搞养殖业。

  马鞍山是武当山向东延伸的余脉。53岁的范修启为何要到马鞍山创业?

  原来,他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的。他熟悉这里每一个山头。他十分清楚,居住在马鞍山方圆左右的农户,至今仍过着贫困的日子。

  “我是父老乡亲们的儿子,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乡发展经济,帮助村民们尽快脱贫!”他决心在这深山里带领贫困村民植树造林,发展有机农业和养殖业,带动村民致富。

  说干就干。范修启说服家人,推翻原想买车、买房的决定,把自己过去在襄樊市区多年开餐馆、开茶叶店、卖木耳香菌攒下的积蓄,一挂包背回到家乡马鞍山,在一个叫大张塆山坳里落下了脚。

  为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范修启成立了谷城圆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谷城圆岭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发展各种经济项目的基础上,吸纳马鞍山周围的贫困村民成为“社员”和员工,或让村民进来上班,或到年底分红,或由他出钱帮扶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

  合作社吸纳的全是贫困村民,与农户开展联股经营。家庭条件差的贫困户以山场入股,有点小钱的农户,不想以山场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

  范修启一手抓长项目,一手抓短项目。长项目,在山上大搞植树造林,蓄足厚实的财源;短项目,扶助农户大搞种养殖业,让等钱用的农户当年见到票子。

  在山上,合作社大规模栽植杉树、湿地松、银杏树、桂花树、李子树等,面积已达5000多亩、122万棵,户平1万多棵。

  范修启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按成材60多万棵算,每棵树只卖100元,60多万棵就是6000多万元。这就是马鞍山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财源。

  5组村民姚育林的父亲姚家文,10多年前到山东挖金矿得上尘肺病多年,母亲丁学菊患心脏主动脉血管瘤,两老治病花了三四十万块钱,家庭生活举步维艰。范修启就将姚育林吸纳进合作社,以200多亩山场入股,范修启帮助购买树苗栽到山上,现在满山全是杉树。

  村民赵国军,父亲去世,母亲患严重心脏病,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小学,自己腰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一家挣不来钱。2010年合作社一成立,赵国军就进了合作社负责植树造林,仅工钱每年收入3万多元,合作社里还有他5%的股份。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范修启,最知养殖业是山区经济的强项。他大力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为村民当年见效增收。

  合作社垫资买回小猪小牛,分给农户规模养殖。猪和菜牛屠宰后,合作社现金收购肉,既减少了农户没有资金投入的困难,又使农户当年增加了收入。

  村民刘进军养牛40多头,范传荣养牛70多头。3户村民散养土猪180头,纯收入18万元。

  4户村民养鸡子1万多只,其中彭朝宏在山上散养土鸡5000只,范传荣养了3000只,史之华养了2000只。这1万多只鸡子和产的鸡蛋,一年的收入就有100多万元。

  为鼓励农户种植蔬菜和小杂粮,合作社除提供种子种苗外,还提前支付订金。收购时,合作社扣除订金,以高于市场价付现钱。“不让农户吃一分钱的亏。”范修启说。

  说到合作社带给村民来的好处,贫困户主刘进田竖起大拇指夸奖:“合作社是糖,我是个馍馍,馍馍总是粘着糖。

  现在,常年有30多个农户的100多个村民在合作社上班,天天供吃管喝,并根据各自干的农活,每天支付80至120元的工钱。

  合作社每年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范修启充满信心地说:“随着合作社的壮大,村民们的收入肯定会逐年增加。

  为了帮助马鞍山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范修启已投资480多万元。他说:“我在这里创业,就是要带动父老乡亲们致富,就是要在这里播下致富的种子,投入了几百万块钱,值得!

  现在,马鞍山上林木茂盛,山下牛哞羊咩,猪欢鸡唱,一派兴旺景象。范修启看到自己苦心播富的产业,不久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高兴的心情就像这遍野的山花一样怒放。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