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全球八成手机,自主芯片不足3%——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的思考

10.11.2014  19:20

    新华网武汉11月9日新媒体专电(“新华视点”记者徐海波 许凤)一组来自武汉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的数据鲜为人知:我国每年生产全球77%的手机,自主芯片却不到3%。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国每年进口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为何被小小芯片难倒?从制造业大国向研发大国迈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中国还要下哪些硬功夫?

     芯片进口额超过石油,连年位居第一

    “中国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生产国,全世界的手机77%是中国造的,但是我们自产的手机芯片连全球的3%都不到。”在刚闭幕的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而国内制造的芯片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不到10%。”他的语气中不无遗憾。

    芯片曾被形象地比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在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芯片几乎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然而,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原材料等长期依赖进口。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事实上,中国有十余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石油,长期居各类进口产品之首。

    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主任邹雪城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测算过,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带来100元的GDP增长。“我国每年2000多亿元的消耗量,带动全球20多万亿的GDP。”然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给自己带来太多利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指出,我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芯片专利费用却让中国企业沦为国际厂商的打工者。

    “只生产而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芯片产业今后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未来5年是我国芯片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缪向水表示。

     中国芯”只是缩影,“投入不足”绊倒制造业“巨人

    “中国芯”只是逐渐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像芯片一样,许多高端制造也能成为我国发展中长期的短板。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环境及人力成本优势,一些企业沉浸于低端制造所带来的利润,在升级转型方面脚步迟缓,而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投入也略显不足。

    以芯片业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芯片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来发展,纷纷大笔投入资金研发新技术。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出台了多个高端制造业的专项扶持计划,但也只是“撒胡椒面”式的政策性投入,难以形成有效的“拳头效应”。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三星投资额达到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达到125亿美元。我国最大芯片企业中芯国际3年才拿到24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年也就1亿美元。

    “在很多重要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产品领域,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钱都被别人赚去了,我们只拿到小头,失去主动权和竞争优势。”邹雪城说,没丰厚利润就无法确保后续研发,国家投入如果再不跟进,就不能保证技术先进,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知识成果转化的梗塞不畅也是阻碍制造业华丽转身的重要原因。有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些什么:我国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可成果转化率却只有25%,形成最终产品的不到5%,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三成。

    有专家表示,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引进,就会问,哪儿来的钱?人才贵、技术贵,怎么引进?实际上,这背后是企业对旧的生产模式过分依赖,转型动力不足;二是我们的一些科研在方向上走了“贵族路线”“偏门”,研究与生产严重脱节。

    此外,我国制造业还长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窘境。“有钱不一定可以发展高端制造业,关键还是人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电子部总经理杨志勇说,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智能指针,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对技术人员要求很高。而顶尖的设计研发人才更是受到全球青睐,不少优秀人才都流向了国外。

     让科研“接地气”,传统制造与高端制造“两条腿走路

    我国已经意识到高端制造业在发展经济中所贡献的力量。国务院6月24日公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随后又专门发文推进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各地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把制造业升级、高端制造业培育提高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予以扶持壮大。

    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们也呼吁,国家应加大对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扶持力度。邹雪城说,高端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产业,单靠企业无法支撑。“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的软件,一个授权证书100万美金。建设一条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费用堪比一个航母编队。

    “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做得还远远不够。”华工科技集团董事长马新强说,以芯片产业为例,我国应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自主研发适应各种信息安全需要的芯片,不受国际垄断集团控制。

    如何让科研“接地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让企业积极投身技术和生产模式升级换代,这是摆在整个中国制造业面前的问题。

    “美国等传统制造业大国正在呼吁制造业回归,其实质性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中国也应思考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马新强建议,“中国制造的转型势在必行,但也应坚持传统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两条腿走路,传统产业要升级换代,高新产业需更多研发、人才的支持。

    专家建议,应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当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攻关,同时,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政府部门需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等公共服务,引导创新资源有效聚集,激发创新要素释放能量。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