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湖北“绿色决定生死”实践

27.02.2016  11:01

    绿色,厚植荆楚发展优势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湖北“绿色决定生死”实践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琳王理略

提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高瞻远瞩,语重心长,要求湖北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所谓的富足。”落实总书记嘱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省委、省政府将“绿色决定生死”置于“三维”纲要之首,以加快生态省创建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行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早春二月,山渐绿,花欲放,生机盎然的春天正一步步走来。

湖广熟,天下足。千湖之省的湖北,长江汉水浩浩汤汤,江汉平原沃野千里,武当神农钟灵毓秀,山水禀赋得天独厚。湖北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峡工程坝区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地位举足轻重。这里是共和国版图上最具绿色发展条件的区域之一。

湖北是生态资源大省。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并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理念引领发展变革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环保理念,古已有之。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

马路宽了,高楼多了,钱包鼓了,可是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却渐渐成了稀缺品。

面对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

十八大以来,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讲到哪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的讲话为湖北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坚持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取得更大实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步伐中,湖北迎难而上,克难创新。

2013年底,湖北成为十八大召开后,首个被批复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的省份。

2015年,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

从提出“三维”纲要发展理念,到把“绿色决定生死”列在首位。

从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纳入五个“一票否决”事项,到跨界面水质监测。

从将空气质量环保目标纳入市州党政班子绩效考核和省直单位目标考核体系,到出台环境空气生态补偿制度。

从向市州环保部门下放25个类别建设项目的审批权,到在全国第一家完成省级环科院环评机构脱钩改制。

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焕发勃勃生机。“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断,给了湖北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发展取向,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

知音文化发源地的武汉蔡甸区,曾是年产值30多亿元的建筑石料基地,山体残破、水土流失、林木被毁,成为发展中的阵痛。环保“一票否决”制引入,蔡甸区痛下决心改善生态环境,而今靠生态新招牌闯出市场,吸引优质项目。

现在,从空中俯视蔡甸的三大工业园区,青山绿水宛若一道道生态走廊,将工业区域与居住区域隔离开来。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携手共进,营造出一幅和谐宜居的美丽画卷。

在恩施,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响“富硒”品牌,靠品牌占领市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自身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步一步,绿色发展、生态省建设作为湖北重要发展战略的认识被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始终贯穿于湖北发展战略体系之中,成为最根本、最核心、最现实的要求。

      最严制度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7次提到“绿色”、4次提到“可持续”。“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湖北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陆续发布实施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从“史上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到《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从推进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到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位居中国第一,“绿色决定生死”,充分体现了湖北科学发展一步到位、以硬约束倒逼发展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切实举措。

今年2月2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又在全国率先出台……

猛药去疴、重典治污,湖北走在前列,为生态环境划下不能逾越的红线。

2015年,全省环保部门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关停取缔150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23起,查封扣押案件149件,限产、停产案件51件等。

谁违法,谁受罚。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已移送行政拘留案件80起,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5件,环境执法力度明显提升。

督企业,还要督政府。大气污染浓度较高、增幅较大、工作滞后的市州被实施环评限批或预警,当地政府负责人被省政府集体约谈、追责。

新年伊始,湖北再推改革举措,《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正式实行,各市州的空气质量改善将成为硬任务,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

生态建设“党政同责”的提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帽子”问题。“绿色决定生死”,是智慧的考验,更是勇气的抉择。

      绿色发展让“两型”试验绽放光彩

风物长宜放眼量。

没有“绿色”,经济增长再快也无意义。

2015年9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湖北绿色发展的方向,湖北的发展理念更加明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化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低碳、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以绿色指数引领绿色高质量的GDP,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中心城市,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风险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发展跃上新台阶。在生态方面,武汉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举办第十届园博会,园博会主会场在原垃圾场上建成,不仅节约了资源,更创造了价值,打造了生态品牌。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武汉还获得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国际奖项——“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

循环经济发展,湖北跨步前行。

在湖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这家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台台废旧冰箱、电脑、电视机被拆解,铝、铜、塑料等被回收。

在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循环体系。近3年来,开发区经济总量以年均40%速度增长的同时,“三废”排放量逐年下降。

依托11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89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湖北2013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2014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循环经济行业企业超过200家,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湖北新兴的千亿支柱产业。

绿色决定生死。湖北正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探索“湖北样本”。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荆楚大地一定会呈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美丽图景,开创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